當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只有「少數時間」有困擾,那麼為什麼要委屈自己去配合別人?
讀者來信
大姐姐,我單身很久了,一個人的生活過得很不錯,最近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不錯的男性。我不是不喜歡對方,可是我突然覺得兩個人的生活過起來有點累。男的來我家過夜的日子,想做什麼吃什麼,還要問問對方的想法,一陣子之後就有點煩了。請問這種又想要有伴,又喜歡單身的感覺,會不會很奇怪?怎麼跟對方溝通比較好?
律師回覆
這位妹紙,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特別是單身很久以後,你就會更猶豫這樣的生活均衡,要不要因為一個男人而打破。你應該有聽過一首歌,叫做《沒那麼簡單》,部分的歌詞是這樣的:
「不愛孤單,一久也習慣。不用擔心,誰也不用被誰管。感覺快樂就忙東忙西,感覺累了就放空自己。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自己作決定。不想擁有太多情緒,一杯紅酒配電影。在周末晚上,關上了手機,舒服窩在沙發裡。」
這首歌應該是30歲以後的單身男女寫照。歌詞裡描述的情節,大概就是中產階級單身上班族的生活。基本上,如果在單身一年以後,他們「有時候」會孤單,但是大部分時間都已經習慣獨處,或者是跟一群朋友或幾個閨密相處。平日的工作很忙,休息的時候就是想放鬆,自己可以決定所有的事情,不需要別人配合或同意,聽起來就是很愜意。.
要解除單身魔咒,最大的困擾其實就是在這裡,因為「舒服的自我」已經形成。當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只有「少數時間」有困擾,那麼為什麼要委屈自己去配合別人?特別是同居。當處於一種「戀人以上,結婚未滿」的狀態時,其實很難說服自己要進入同居狀態。不論是性生活,或是陪伴,大致上伴侶都能稱職的扮演這樣的角色,偶爾一起睡覺與起床,大概也不錯。然而,喪失的自由,卻會讓舒服的自我卻步。
什麼是喪失的自由?
這項自由,就是當你累了一天,大腦已經自動調整到休眠狀態,回到家唯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放空,或是睡覺。當同居生活成為常態,就必須得要認真的考慮對方的情緒。「今天好嗎?心情還可以嗎?」這些話不論是自己問,或是對方問,在辛苦一天以後,似乎都變成多餘。這些對話,是問也是不問,而原本可以保持適當距離的可能性,就這麼消失了。
你不想吃晚餐,但是你得考慮對方是不是在等你吃晚餐。你不想說話,但是你得想想對方悶了一個晚上在等你。你想看電影,但是你得區別你想看愛情片,但是他想看動作片。你想去跟朋友喝點小酒,但是你得面對他跟你的朋友不熟。
等等,這些想法,即使是男女朋友,也會有疑慮,不是嗎?不。交往與同居,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當同居成為事實,許多事情就成了義務。一個人的自我會消失,而由兩個人的體貼去取代。然而,對於單身已久的人來說,體貼別人縱然做得到,但卻是折騰自己的事情,於是對單身狗而言,或許就會選擇寧願孤單。除非,兩個人相愛到一定要有彼此。就像是那首老歌「你是我清晨醒來,最想見到的人,雖然睡前才吻過你的照片」一樣。
對吧!其實問題就是還不夠愛。可是這是一個無解的循環論證,要相處,才會夠愛,可是要夠愛,必須得相處,於是問題就會回到這首歌的歌詞裡:
「相愛沒有那麼容易,每個人有他的脾氣。過了愛作夢的年紀,轟轟烈烈不如平靜。幸福沒有那麼容易,才會特別讓人著迷。什麼都不懂的年紀,曾經最掏心、所以最開心,曾經。」
要掏心,要開心,過了這年紀了。這其實是我們最大的困擾,不是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呂秋遠臉書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