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藥一定苦口嗎?他用酸梅湯當例子告訴你:樸素的食物,往往就是最好的良藥

2017-08-09 11:13

? 人氣

酸梅湯不是稀奇的東西。記得我小時候,外婆的廠裡每到夏天就會供應免費酸梅湯,我和表姐總是提著一個小鍋子去裝。酸甜可口,冰涼入心,那是我們夏天唯一的飲料。我本來一直以為酸梅湯因為便宜,才成為大眾飲品。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樣,認為酸梅湯只是一種飲料,那真是太傻了─酸梅湯其實是治療溫病最好的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先說說什麼是溫病。溫病和一般的感冒發熱不一樣,它的症狀是一上來就直接喉嚨痛、渾身痛、頭痛、發燒。有兩個症狀是辨證要點:一是發燒時神智昏沉,二是脈大而虛。一丁點打噴嚏、流鼻涕的前戲都沒有,直接高潮。這種病,很多醫生的解釋是身體裡潛伏的寒邪在作怪,是之前受了寒,時間一久在身體裡化成熱。可是民國初年的名醫彭子益先生不這麼認為,他在《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裡說,溫病其實是人體感受到節氣的變化,引動了內在的疏泄失常,膽火上逆所造成的。

疏泄,就是指肝的疏泄太過,原因是春天的節氣為風熱,引動了人體內在的肝木。肝膽相照,肝瘋了,膽也跟著不正常。膽火本來應該往下降,結果反過來往上走,到了肺部,灼燒了肺陰就會咳嗽;到了頭和面部,就會頭痛、發燒。彭子益先生認為,這種內在的虛熱,不能用清涼的瀉火藥。因為身體本身並沒有多餘的火,而是膽火去了不該去的地方,是內熱外浮。這時出現的發燒、咳嗽、頭痛,不過是因為膽火浮游而出現的症狀罷了。

溫病的治療方法和因受寒邪而發燒的方法完全不同只要調整肝木的疏泄功能,收斂外浮的膽火就可以了。而他治療溫病用的神方就是─酸梅湯!酸梅湯是我們日常的叫法,其實在中藥裡,它叫「烏梅白糖湯」。

《烏梅白糖湯》烏梅五~七顆,白糖一兩。烏梅煮好後,放入白糖調勻即服。

烏梅中藥店都有賣,也有成袋的小包裝。烏梅的藥用如何呢?烏梅奇酸,性收斂,不但可以收斂外浮的膽火,而且大補肝氣。它雖收卻不澀,還能生津,最適合治療溫病。白糖補中益氣,但又不滯膩,與烏梅的酸甘相呼應,生陰液,最適合溫病的虛證。

這裡再強調一下烏梅白糖湯的適用症狀:頭疼身痛、先怕冷後發燒,或直接發燒,神智昏迷、精神倦怠。脈虛浮、洪大,輕按強重按弱。這些是溫病的虛證。彭子益先生說,溫病一般都是虛證多,實證少。實證就要用其他的藥。如果發燒以後仍有怕冷的症狀,說明還是有受到一些寒邪。這時只要在烏梅湯裡加入三克薄荷葉一起煮就行。

彭子益說:「暑月熱極之時,心慌意亂,坐臥不安,面紅膚熱,身軟無力,不思飲食,舌淨無苔,或舌色滿紅,此暑火不降,木氣失根也。方用烏梅五大枚,冰糖二兩,煎湯熱服,酸甘相得,痛飲一碗立癒。暑月發熱,烏梅白糖湯特效。」看見沒?「暑月發熱,烏梅白糖湯特效!」

(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時報出版提供)

很多傳統做法其實都有淵源,都是老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在生活中最樸素的反映。可惜的是,在所謂物質高度發達的當下,「普通」、「廉價」、「低級」成了這些有用食療藥品的可怕代名詞,被追求更好生活的我們忙不迭地丟棄掉。當我們的餐桌上、冰箱裡充斥著各類高級化學調料調製出來的飲品,同時又因為不知道如何治療常見的溫病和暑證而忙著去醫院排隊吊點滴時,自以為過著美好現代生活的我們,是多麼地無知和可笑!樸素的食物,往往就是最好的良藥。良藥並不都是苦口的,被「貴的才是好的」蒙蔽了雙眼的我們,才是自己最苦的藥。

作者介紹|懶兔子

經濟碩士,喜歡漫畫,熱愛中醫。

2015年九月開設「懶兔子部落格」,以漫畫形式推廣和普及中醫基礎知識,搞笑又賣萌的風格,用最淺顯輕鬆的話語說明老祖宗的中醫精髓,目前粉絲接近500,000人次。被網友票選為「十大國學公號」之一。

已出版《說醫不二:懶兔子漫話中醫》。

本文經授權選摘自時報出版《醫本正經:漫畫秒懂中醫》(原標題:熱爆!來碗酸梅湯,可治療溫病)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