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可能會覺得經營人脈是外向者的特權,認為內向者似乎對於社交、人際關係開發會有先天的排斥與抗拒,但真是如此嗎?難道內向者在經營人脈永遠是吃虧的嗎?《越內向、越成功》要告訴你不必這麼想,內向者也可以把人脈經營得很好。
先岔題講個最近的小事:兩、三個星期前一位正在經營獵頭公司的朋友跟我聯絡,說手頭上的一個case有間公司需要找行銷的主管,不知道是否有適合的人選可推薦?在他說明業主公司的屬性與該職務需要具備的資歷與能力時,我在腦海中搜尋可能推薦的人選,立刻想到一位到現在都還保持聯絡的前同事,聯絡了那位前同事,徵詢他有沒有興趣之後,就幫他們牽線了。
我常常有類似的經驗,當某位朋友有需求,我正好想到另一個朋友能夠滿足這個需求,就能引薦他們給彼此,成為其中的橋樑。如果這當中朋友們的需求能夠互相滿足,除了促成了一件好事,朋友與我的關係無形中也會加深。藉由這樣的「隱性經營」,透過互惠加深關係、達到多贏結果,是我認為不愛交際的內向者如我非常適合的經營人脈方式。
內向與外向是個性偏好,不是能力的差異
《越內向、越成功》作者凱倫維克爾本身也是內向者,他的朋友們卻都覺得他非常的善於交際,交遊廣闊,好像與「內向者」的性格特質有些矛盾,在《越內向、越成功》中,凱倫維克爾要告訴你,他是如何善用內向者的特質,以「無壓力社交法」經營出具有深度與廣度的人脈關係。
在這裏要先確立一個觀念:外向的人善於社交,但不代表內向的人就全然沒有社交能力。內向的人也可以很擅長公開演講、與人交流,只是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內向者更喜歡跟自己獨處罷了,作者引用了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分類,將人分成兩個類型:
1. 偏向由外傾世界獲取能量的人:喜歡與人相處、交流、互動。— 外向者
2. 偏向由內傾世界獲取能量的人:喜歡自己獨處、思考、沈澱。— 內向者
因此,內向或外向應該視為是一種選擇/偏好,並不是一種能力差異。而根據自己的個性找到適合自己的人脈經營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內向者適合的人脈經營法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經營人脈比較像是耕作,並非狩獵,對於想要發展的人脈關係,你需要去播種,在這個過程當中,要灌溉、施肥。一段關係並不是馬上可以有很緊密的連結的,人際關係是需要長久耕耘。
從這個角度來看,內向者反而有一些獨特的優勢,例如:
● 內向者通常善於傾聽,對方說得越多,就能獲得更多日後耕耘關係的資訊。
● 內向者擅長以局外人的角度默默觀察,有時不需要透過對話,就可以獲得一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