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不小心咬到唇舌的經驗。而近期通訊軟體就流傳一篇短文,提到「如果民眾睡覺時常咬到嘴唇、舌頭,代表其神經協調功能出問題,恐是罹患腦梗塞、腦中風前兆」的說法,讓不少長輩們人心惶惶,但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嗎?就讓我們聽聽專業神經內科醫師怎麼說。
網傳:動不動就咬到舌頭、嘴巴是腦中風前兆?神經內科醫師出面澄清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陳龍主治醫師表示,從臨床上來看,導致民眾咬到嘴唇、舌頭的原因有很多,舉凡吃太快、邊吃邊講話、說夢話、情緒激動,甚至腦中風等因素,的確都有可能導致這樣的現象發生。但其強調,上述在通訊軟體上所流傳的說法並非完全正確,只對了一半。
陳龍醫師解釋,這是因為從神經內科醫師的角度來看,雖然腦中風導致腦血管塞住、破裂,傷害到顱內、腦幹神經,造成神經受損,的確可能會造成患者出現唇舌活動異常的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腦中風患者的症狀表現,往往不會只有單一部位、形式,同時還會伴隨有發音、吞嚥困難、容易嗆咳;甚至手腳肢體乏力、偏向一側,以及臉部、四肢發麻等其他症狀。
且以上症狀一旦發生並非腦中風前兆,而是已中風的表現,故綜合上述原因,若民眾只是發現自己偶爾會在睡覺時,或日常生活中不小心咬到唇舌,先不用急著驚慌,而應先釐清、核對是否有伴隨其他肢體異常狀況。如果沒有上述問題,那麼只要適度放鬆緊繃情緒、改善不當的飲食習慣,多半問題都能獲得改善。
這些症狀都是中風的可能表現!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速就醫,有助完全康復
除了針對網路及通訊軟體上的不實謠傳加以澄清、說明外,陳龍醫師也提醒,在臨床上也發現,有不少人有「一側手腳出現無力症狀,才是中風」的錯誤迷思。但事實上,臉歪、手垂、大舌頭、平衡失常、感覺異常等現象,都是中風的可能症狀表現。
故其也呼籲,如果民眾原先就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問題,以及糖尿病及抽菸、遺傳病史(家族史)、血管動脈瘤;或心腦血管病史等罹患中風、腦中風高危險因子者,一定要多加留意,一旦發現出現上述異常症狀,一定要儘速就醫!
若把握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讓醫師根據血栓形成位置的不同,給予合適的治療方式,才能有效減少失能及後遺症的發生機率。根據統計,靜脈血栓若能在發作4.5小時內送醫治療,施打血栓溶解劑,3個月內恢復機率高達1/3;如果是8-24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者,只要將血栓打通,有高達1/2的機率能完全康復。
防中風上門40歲後必做這件事!定期進行全身性健康檢查,有助揪出身體大小毛病
除了為大家破解網路謠言,並強調把握中風黃金治療時間的重要性外,陳龍醫師也提醒,想要有效預防中風發生,民眾年過40歲以後,就應養成每年定期進行全身性健康檢查的習慣。積極釐清自身心腦血管、周邊血管的健康狀態,就是有效遠離腦中風威脅,也是杜絕其他慢性病的重要通則,且也有助早期發現、早期處理、治療。
但他也呼籲,有家族史、三高、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病史者,則建議除了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不可以任意停藥或增減用藥劑量外,也提醒不應拘泥於40歲才每年進行定期全身性健康檢查,而應適度回診、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態,較有保障。
【醫師小叮嚀】:
最後,陳龍醫師也再次重申,民眾應牢記「臉歪、手垂、大舌頭,記下時間、快送醫」的FAST中風口訣,就是減少中風失能與死亡風險的好方法。此外,提醒民眾若發現有小中風的情形,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一定要迅速就醫,以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睡覺咬到舌頭、嘴巴是腦中風前兆?醫師來解答,防中風上門40歲後必做這件事)
責任編輯/陳怡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