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慶幸可以聽到這場訪談,讓我知道我只需要專注於當下、持續學習、做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就好。我也很感激念碩博班時有幾位非常好的教授與督導,她們成為我的人生導師,花時間幫助我、培訓我,讓我在諮商領域學習到非常多東西。
不僅僅是人生導師,過去幾年我也有機會和比我大十歲、二十歲、和三十多歲的人建立友誼,我覺得和不同年齡層的人當朋友很重要,和他們分享人生和交流,讓我理解到有挫折、心碎、失去、痛苦、自我懷疑、充滿恐懼…,這些就是人類共有經歷,是不同年齡層每個人都會經歷的。
台灣文化讓我們習慣把年紀比自己大的人視為長輩,然後我們開始用頭銜稱呼對方,就錯失了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機會。不管你現在幾歲,我想邀請你去和不同年齡層的人當朋友,或許你就會發現,原來看待人生有這麼多方式,原來我們如此類似。
你的價值,來自於你存在
心理治療師皮亞‧梅洛蒂 (Pia Mellody)定義「自尊」(Self-Esteem)為:「不管我們有多少缺陷或不完美,我們能夠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也就是說,擁有自尊就是知道我們與生俱來就有價值,你的價值來自於你存在,不在於你做了什麼。
第一次仔細思考這句話時,我的大腦有點難理解:我的存在就有價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意識到,這個社會把我訓練成認為「我的價值來自於我做了哪些事情」,我猜想許多人也一樣,認為自己的價值來自於學歷、念哪間學校、聰明才智、工作頭銜、成就、地位財富、身材樣貌、長相…等等。
於是,為了要感到有價值,許多人不斷追求成就、地位財富、或努力改變外貌…,我們藉由別人的稱羨和肯定,來獲取價值,或是藉由與人比較得來的優越感,讓自己覺得有價值。但是這些來自外在的讚賞和成就,永遠無法填補內心的不安全感。我們需要走入內心,碰觸攜帶許久的傷痛,然後重新學習:我的存在,就有價值,每個人的存在就是價值,沒有人比較優等或低劣,我們都同樣有價值。
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資質、才華、身材外貌…,皮亞‧梅洛蒂說,這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而一個成熟的人面對差異的方式是能夠去欣賞差異、或是從差異中學習,而不是用差異來比較、決定誰比較有價值。
作家艾德烈‧洛爾德 (Audre Lorde)說:「並不是『差異』讓我們分裂,我們會分裂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去辨認、接納、並且慶祝這些差異。」我想邀請你,讓我們重新學習面對差異,看到別人在不同軌道上行走時,去欣賞、慶祝這些差異,然後知道這些就是差異,並不影響每個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