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動不動就有人死亡: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當好萊塢描繪整個人類的消亡時,那才是問題大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陷入滅絕的危機,這正是《人類之子》電影的宗旨。
這部人類浩劫賣座大片的背景設定在2027年。電影改編自英國女作家詹姆斯(P. D. James)的同名小說,劇中的人類幾乎完全無法生育。這是個毫無希望的世界,戰爭、衝突、犯罪,以及難民危機,使日常生活籠罩著反烏托邦的陰霾。
劇中克萊夫歐文(Clive Owen)飾演的角色帝歐(Theo)遇到了一名孕婦。帝歐原本無可奈何的前景,一下子轉變了:他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標,就是將這名婦女和她未出世的孩子,送往英國海邊小鎮貝克斯希爾(Bexhill)。
在電影裡,此地化身為騷亂頻頻的難民拘留中心(住在當地的居民,說不定都認不出來)*。到了貝克斯希爾,她就可以登船前往亞速爾群島(Azores),那裡有一群英勇的科學家正在試圖治療不孕症。
那麼,故事有多少內容是真實的呢?好吧,我們只能說,選在2027年真是太有先見之明了⋯⋯
《人類之子》之所以令人信服,絕大部分是因為,導演柯朗(Alfonso Cuarón)決定讓未來看起來像是「非未來」的樣子。沒有噴射背包,也沒有懸浮汽車;所有布景必須反映現有科技。電影裡的世界既汙穢又陰冷,因此完全可信。我們現在可以確定,這部電影反映的是真實故事,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故事。
人類可能會變得無法生育嗎?
2017年9 月,《新聞週刊》(Newsweek)刊載了〈男性不孕症危機〉,這一次,頭條新聞竟然沒有過分渲染科學研究結果。
更令人擔憂的是下一行字:「專家束手無策」。是的,有危機。而且,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如果我們打算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從兩方面來討論。畢竟,柯朗任意決定讓電影以女性不孕症為基礎,而詹姆斯的原著卻是以男性不孕症為根本原因。因此,我們採取平衡的觀點,讓你對精子和卵子都能徹底瞭解。我們將從最壞的情況開始說起,這樣到最後才能擁有一線希望。
精子品質下降
男人,先來講你們,你們有大麻煩了。數字會說話。第一個結果來自於丹麥在1992年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聲稱,「過去五十年來,精液品質確實下降了」:從每毫升1 億1,300萬個精子,減少到每毫升只有6,600萬個精子。
不過,單單一項研究的意義並不大。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流行病學家史旺(Shanna Swan)不相信這項結果。因此,她請了六個月的輪休假,以便檢驗丹麥人是不是被數據給矇騙了。令她震驚的是,他們並沒有弄錯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