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過冒昧電話的人都知道,前幾通電話有多困難(例如:打電話給潛在雇主,或是打電話請人樂捐)。
聽到「謝謝,我不需要」就被掛電話的感覺並不好受,但打了五、六通後,奇妙的情況就出現了:我們開始覺得那些拒絕不是衝著自己來的,所以聽聽就算了,直接從名單上劃掉那個人的名字,繼續打下一通。
演員、歌手、藝人也有相同經驗。演員不常試鏡時,遭到淘汰可能會很難過,但對一星期試鏡很多次的人來說,面對淘汰就容易多了。
這種現象的發生原因,是一種稱為「減敏作用」(desensitization)的心理過程。
當我們愈常接觸讓人不安或不快的情境,就會愈來愈習慣,不安或不快的感覺也會跟著減輕。
當然,不是所有情況都適用,一些比較嚴苛的拒絕,就不適合這種方法。有些人生經驗非常椎心蝕骨,無論重複多少次都一樣。不過,換成開口邀約心儀對象、求職、申請實習工作,或是其他教育課程、主動交朋友等,這種減敏方式就很有幫助。
曾經有位二十幾歲的男性病患很怕遭到拒絕,不敢主動接近女性,所以我給他的任務,是周末約九位女性出去。他本來就計畫要參加三場不同的社交活動,我跟他保證,如果他每場活動都主動邀三位女性,等到參加第三場活動(同事的生日派對)時,對可能遭拒這件事,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有趣的是,光是答應接受這個挑戰,就已經對他產生了立即的效果。
「想到要主動接近那麼多女性,都還沒開始,我就已經產生一些信心了。當我接受『反正已經被拒絕很多次了』後,不知道為什麼,再多一個女人拒絕我,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現在我們知道,所謂的「不知道為什麼」,其實就是減敏作用。
結果,這位病患不必到第三場社交活動,在第一場活動就被拒絕三次,但在第二場活動中,卻有兩位女性留給他電話號碼,讓他相當訝異。「而且其中一支電話還不是假的!」他開心地說。後來他沒去第三場活動,而是和給他真實電話號碼的女性約會去了。
減敏作用可以有效減少遭拒的情緒衝擊,但要看情況小心使用,這種療法需要加註明顯的警告標語。
當讀者覺得自尊可以接受挑戰,也仔細想過最有效的使用方式時,才適合運用減敏療法。最重要的是,必須在一定時間內集中使用,因為分散使用可能會稀釋效果,反而成效不彰。例如,剛剛提到的那名男子,要不是事先安排了好幾場社交活動,應該很難找到適當的環境,可以讓他在三天內邀九名女子出去。
作者簡介|蓋.溫奇 (Guy Winch Ph.D.)
紐約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在紐約曼哈頓執業超過25年的心理醫師。
蓋.溫奇是美國心理學會的會員,為美國著名心理學網站「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撰寫超人氣專欄〈抱怨力量大〉(The Squeaky Wheel),並以同名出版書籍,暢銷20國。
蓋.溫奇也是備受各界歡迎的演講者,偶爾也在紐約各地玩票演出脫口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心理醫師的傷心急救手冊:自己消除情緒問題,找回安定感》
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