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這樣,沒錢、沒得吃、沒地方住,就不想活了。」
在這本書裡,幾個小人物都被寫得活靈活現,他們曾經的意氣風發、與後來的落魄潦倒,在作者筆下,都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十分揪心。
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無家者》寫出一個人如何在一夕之間流落街頭,《下一個家在何方》則透過學者進入美國貧民窟臥底,寫出貧窮如何誤人一生,再也無法脫離。走訪2個大型貧民窟、深入採訪數十個房東、甚至旁聽「強迫搬遷」法庭,最真實的第一手記錄更獲得普立茲獎肯定。
「當房租超過薪水三分之一,我們再也無力翻轉貧窮!」在貧民社區中,隨處可見一家8口擠在狹小生活空間,蟑螂隨處爬也已經見怪不怪。貧窮牽涉到的,不只是沒地方住或養不起小孩,而是整個人生。書中舉例,當地租屋公司明定以下幾種人不能來租房:近三個月有遭驅離紀錄者、近七年遭毒品重罪定罪者、無法證明收入或收入不足者、無法確認租屋紀錄者。但這群最貧困的人,就是因為沒錢才會四處被驅離啊,這樣的規定要他們怎麼活下去?也有研究指出,住的需求得不到保證會影響職場生涯。如此環環相扣下,讓他們幾乎可說是「永世不得超生」。
此外,作者與這群人相處後也發現,為了要領國家的津貼,他們必須讓資產保持在一千美元(約新台幣3萬元)以下,一旦超過就沒補助可拿了。這荒誕的狀況,是美國窮人的真實處境。「很多人沒有長期餓過,所以會低估飢餓的影響力。」這本書以多面向真實呈現貧民窟困境,保證發人深省!
窮忙:我們的世代
「媽,妳知道嗎?當窮人是很貴的。」──桑迪‧布拉許,12歲
與上一本書有所差異,《窮忙》透過訪談各種不同經濟地位的人士,建構更完整的立論基礎。一名幼保人員,薪資低微到無法將孩子送去自己工作的幼兒園;一名勤奮工作的中年婦女,每年都看著年輕漂亮的女孩升職,自己持續領著最低工資。幾段故事,就打破全世界對於「美國夢」的美好幻想。
以幼保員克里斯蒂的生活為例,她替成千上萬的上班族父母照顧孩子,維持國家經濟運作,但她的微薄收入卻不夠讓她把兩個小孩都送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受照顧。很諷刺吧?她也提到,低收入讓他有資格領食物券和租金補貼,只要薪水稍微多一點,她就會失去這些「福利」,對她來說,自己就好像因為認真工作而被懲罰一樣。
這不僅是美國的真實狀況,在台灣,同樣的悲哀也是每日每夜都在上演。在這個越做越窮的時代裡,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脫離這種悲慘的處境?答案就藏在這精采著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