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感嘆自己拿低薪,抱怨高物價,高房價,而無所作為?」 「寧願庸庸碌碌做個工具人,或是拿出致勝心態,跟著菁英學會做選擇?」 「與高薪菁英的距離,不再只是錢的多寡,而是你的拒絕低薪思維。」
比爾.蓋茲曾說「破產只是一時的困境,但貧窮卻是思想的狀態,要人們警惕自己不要讓破產變成貧窮。」,若將這樣觀念套在低薪思維,Joyce歸納出兩類人:
第一種低薪不用太害怕,畢竟年輕就是本錢。年輕時的低薪,只是一時專業不足的困境,只要熱情仍在,擺脫低薪無難事。第二種低薪則是根本不知要害怕,進而忘記沒有年輕的本錢。中高齡的低薪,則是熱情不再的思想狀態,只剩經驗還在,擺脫低薪有難事。
想像一下你我目前及未來人生樣貌
首先,薪資漲幅跟不上物價上漲,更可怕的是房價高漲。 尤其去年疫情關係,央行調降利率趨於零,貸款買屋年輕人大增,有人甚至背負40年房貸壓力。再者,今年台北市/新北市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2.8萬/2.5萬。若以夫妻加養育未成年子女2名為例,每月平均消費支出超過10萬元。最後,則是勞保老年給付持續遞延退休年齡,而勞退基金則需60歲以上才能領取…。
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 巴菲特的長期合夥人查理.蒙格曾說「單一思考者只能單一理解這個世界,就像手裡只有一把錘子的人,只能靠一個動作處理所有問題。」
真實案例,對低薪毫不自覺,一切藏在細節裡
Silvia在外商小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多年,在屆臨40歲時被公司資遣進而向外謀職。整體而言Silvia的面試表現普普,沒有令人驚豔的回答。招募人資最後詢問期望待遇,Silvia卻以自信口吻說「自己目前年領100萬應屬高薪者,所以不清楚還能談到多少?」 招募人資聽完後只差沒從椅子上摔下來。難道Silvia的意思是: 「因為高薪不用再加薪了?畢竟加薪空間不多。」 「然後40歲領100萬叫高薪?這就是她的天花板。」 招募人資心想,在外商40歲領高薪者,應指年薪3~4百萬以上的高階主管,或至少年薪150萬以上的中階主管吧! 若以一個40歲年紀拿100萬年薪的產品經理而言,其實不算高薪。 人資甚至猜測,這位Silvia可能很少在外謀職,加上公司同仁普遍也拿低薪,才誤以為自己的薪酬在高水平之上。
這不就符合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或簡稱達克效應(DK effect)所指,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誤以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