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多時候,我們要決定自己是否要『信任』一個人常常在沒有互動發生之前,所以從臉來判斷應該是更尋常的事情。研究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當我們只能判讀臉時,看整張臉的判斷有時候很差,但如果只給你看一些臉的局部位置,你卻可以表現得比較好。
原因可是當我們在要快速判斷一件事情時,這個決策歷程需要走直覺式的判斷,整張臉代表太多訊息,反而讓我們沒辦法用直覺的方式判斷,導致我們顧此失彼,沒辦法用我們慣習的判准來決定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
到底誰值得信任呢?
事實上『信任』這件事情是互動發生後,我們看成果後才得以判斷的,但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討論『信任』不是因為『信任』會發生,而是因為『信任』會破局,我們時常懊惱自己怎麼錯信一個人,怎麼沒有想通某個人不值得信任。
因為錯信所以『信任』變成一個重要議題,所以我們會關注到底要怎麼樣好好判斷誰信得過呢?不論我們自己是否判斷的好,考量一個人愈多的互動,作為訊息,我們拿捏這件事情的成熟度就會愈好,當然如果只靠看臉來判斷『信任』,或許你會特別愛相信那些跟你相似,或是比較大眾親和的臉,但有時候這些外貌,可能跟一個人最終是否值得信任並沒有直接關係。
如果你喜歡問要怎麼判斷一個人信不信得過,那就問問看你跟他的互動如何,相信你對互動的直覺,有時候『信任』與否並沒那麼難判斷...
參考文獻:
Bonnefon, J.-F., Hopfensitz, A., & De Neys, W. (2017). Can we detect cooperators by looking at their face?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 276-281.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insoul(原標題:我們總是錯信人,是因為太愛以貌取人了嗎?!)
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