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老信錯人?心理學家:『信任』能從臉判斷外,更準的是花90分鐘做這件事

2017-10-16 11:40

? 人氣

當我想要做一件事情時,我習慣性地會找一位朋友幫忙,很自然地你會第一個想起他,因為你好像也不會想到別人。你在內心直接的想法是,可能找他最省事,他也不會給你拖拖拉拉的,要答應不答應的,他多半就會答應,然後,到時候無論要做什麼事情,他會跟著你的指示去做,也不太會出什麼意見,很自然地這樣的人被自己歸類為類似最佳幫手的定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種很自然地相信,某個事情找某個人就對了,相信在感情上不會嫌麻煩,在做事上不會出亂子的心境,很簡單地就是我們對某個人表達的『信任』。

而信任一直是一個很基本的事情,它存在於我們的人際關係之中,勝過單純的互動,有一種互相委託,不論是感情或是處事上的認同。基本是因為有了『信任』所以有親疏遠近,所以有些人是陌生人,有些人是好朋友。

『信任』或許不只是在講友誼,家庭是重要的、同事也是、更別說親近的朋友,因為能夠信任彼此,我們得以連結彼此,因為有了連結,可以進行一些互惠的動作,這段關係才不會終結。

有時候,我們喜歡試探彼此的『信任』,想看看對方是不是值得信得過,還是對方其實只是跟陌生人一般般地對待你一樣。有時候我們會給一些測試,例如出難題給家人或朋友,看是不是能隨時滿足自己,如果可以,『信任』就扶搖直上,如果不行『信任』就會折扣了一些,聽起來很現實,但我們確實是在心裡這樣運作著自己的關係。

如果任何關係都不問信不信得過,那彼此之間就沒有差別待遇了,我們也不會因為關係而痛不欲生,或是苦惱難挨了!

我們要怎麼判斷一個人信不信得過呢?

我們常常要問自己這個問題,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靠一些簡單的訊息去判斷一個人信不信得過,簡單來說那就是一個人的臉,我們面對某個人的臉,通常是我們直覺判斷是否值得信任的根源,這是一種直覺,聽起來很奇怪,但心理學家說,其實這並不是胡亂判斷的,因為有時候我們透過看臉來判斷一個人信不信得過,確實還滿精準的。

(圖/pakutaso)
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就是直接跟這個人互動。(示意圖/pakutaso

心理學家Bonnefon,在當代心理科學趨勢的期刊之中發表了相關的回顧性文章,他們發現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我們會有不同的方式去進行這件事情。簡單來說,最直接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並且讓我們可以準確判斷的方式,就是直接跟這個人互動。

在研究中只要一個半小時,『信任』的判斷就會提升不少準確度,畢盡一個半小時之內,很多人都可以吸收到很多訊息,包括用語,身體語言,臉部表情等等。

但如果沒辦法直接互動呢?或許我們看對方跟別人互動也能達到『信任』判斷的效果。看著一個人跟別人互動你或許可以了解很多,包括一個人的肢體語言,以及那些非口語行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