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萬聖節一定要扮巫婆、吸血鬼跟幽靈,這太過時了!看看日本人的萬聖節派對怎麼玩,幫女兒提東西的爸爸、運動會中的媽媽、電車宅男甚至連陸客都成為扮演的對象。
今天是萬聖節,社會大眾對於這個節日的印象大多是「扮鬼」、「cosplay」、「要糖吃」,許多幼稚園、國小、甚至補習班都會舉辦相關活動。但是這個節日其實是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習俗,他們覺得在10月的最後一天,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被稱為「死人之日」或「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的靈魂也會重返陽間逛大街,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
到後來這個民俗傳統節日逐漸與天主教想互相影響,在8世紀教宗格里高利三世把紀念所有聖徒的諸聖日改為每年的11月1日。這天也算是基督徒的掃墓日,而萬聖節的傳統主要是在英倫三島和前英屬殖民地,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其中美國的萬聖夜傳統,最初由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其後隨著美國文化傳播全球,使得許多不信耶穌的亞洲人也開始過萬聖節。
其中日本也受到美國文化的深入影響,電視節目、百貨公司也都有相關活動,甚至在社群網站Twitter上也舉辦「地味ハロウィン」(樸素萬聖節),他們不扮吸血鬼、巫婆等常見裝扮,而是把自己平時生活的樣貌當成派對主題。像是「運動會中的媽媽」、「在飯店吃早餐的人」、「幫女兒提東西的爸爸」,每個都令人傻眼又不由得揚起嘴角。萬聖節本是「鬼節」、「民俗日」傳到全世界後,似乎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含意,這場「樸素萬聖節」與其是共襄盛舉,更像是為這個變質的節日帶來反思。
1「幫女兒提東西的爸爸」
2發想的勝利「VR歸宅」
3「在飯店吃早餐的人」
4「PS改圖中的情侶檔」
5「付費素材」
6「恐怖電影中差不多前段或中段就會死的人」
7「陸客」
8「運動會中的媽媽」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