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該選擇錢多還是興趣?過來人用一個方法解決多年疑問,無法取捨時這樣做就對了

2021-03-19 12:00

? 人氣

「呼應內心的呼喚。」

我們為什麼上班忙到沒有一絲空閒,整天行程塞得滿滿的,卻總覺得心裡有個大洞填不滿,那是靈魂深處,空谷有回音,卻一直被我們忽視。一旦回應了,在上班之餘去做它,便感到身心平衡;這時候再回過頭來上班,不自覺會產生一種心甘情願的心態,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內心卻是一座花園,春光明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種做了斜槓之後,上班更快樂的例子,在我教的學生當中,不可勝數,因為他們的心被照顧到了。

其次,做有興趣的事會帶我們進入心流狀態,忘記時間的存在、忘記世間的煩惱,這樣的忘我是最深層的放鬆,跟打坐靜心具有相同效果,都在補充能量,它是修復身心的工作。「心流」現象,由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首度提出,指的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他說:

「心流產生的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

沒有損失,就容易選擇

在我解釋完之後,上面提到的醫師點點頭說懂了,原來人生不必要卡在二選一的抉擇中困住不動,因為取捨就是兩難,何不兩全?因為面對社會的價值、父母的期待,以及現實的經濟,要他放棄醫師職涯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需要的是改變選擇的方式,不做取捨,而是兼顧興趣,上班後做音樂,他就會滿足。

兩全的智慧在於平衡,而我認為平衡的關鍵不在於時間管理,而是做有興趣的事,讓天賦自由,每天花一段少少的時間進到心流狀態,為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能量,上班就會更活力十足。

等在醫師後面要諮詢的是一位中年人,53歲,在外商優退之後,足足3年沒再上班,因為前面20年的外商生涯極度高壓,把他操壞了,對工作非常反胃,不想再上班。不過後面還有數十年歲月,自己也還有能力與精力,在聽了醫師跟我的對話,好像找到一個看世界的全新角度,做了結論:

「做我有興趣的事,我要撿回過去的20年。」

在做選擇時,心理學家發現一般人有「規避損失」的現象,因為損失帶來的痛苦是得到帶來的快樂的兩倍。有個硬幣實驗,翻到正面要賠100元美金,那麼反面要得到多少,施測者才要下場玩?照理說,正反面的機率各是1/2,反面只要得到101元就能夠玩。實驗結果居然是必須得到200元,大家才想玩。

之所以做取捨,通常是要放棄既有的,損失既得利益,帶來的痛苦巨大,對於人性來說,這個考驗太具挑戰性。所以要做抉擇時,不妨創造一個不需要有任何損失的局面,不要取捨,儘量兩全,在其中找到平衡,才容易做出改變,跨出行動的第一步。

作者介紹│洪雪珍

知名專欄作家,政大新聞系、台大商學所畢業。目前任職 yes123 求職網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商業周刊專欄作家,曾任職自由時報行銷經理、台北愛樂電台行銷總監、聯合報主編。目前已出版《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5個領悟,讓你進退職場都靈活》、《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等書。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皆有販售。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bfj9781d 或點此直接加入,有關求職、生涯、職場等問題,都可以在LINE@裡面做詢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洪雪珍粉絲專頁。(原標題:當無法取捨時,就選擇平衡)

責任編輯/焦家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洪雪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