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的興盛,加密藝術的交易佳績不斷
擁有250年歷史的拍賣公司佳士得(Christies),是首間拍賣NFT藝術品的拍賣公司,而第一件NFT作品就是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本名為Mike Winkelmann) 的-〈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該幅作品是由藝術家過去13年以來每天的作品組合而成。拍賣時間從今年年初2月25日開始,直至3月11日晚上11點結標,共有116名藏家競爭,最終以69,346,250美元售出,相當於台幣20億的高價。
NFT的熱潮不斷,竟連Twitter創辦人(Jack Dorsey)也加入NFT的行列。Jack將自己於2006年3月21日在Twitter上的第一則貼文寫道:「Just setting up my twttr」,轉換為NFT的數位收藏品,該收藏品已於上週五(3/5)發布在交易平台Valuables上,當前競標價已有人喊到新台幣5500萬元。
區塊鏈技術帶動藝術迎向新的運作方式
區塊鏈、虛擬貨幣讓人摸不著邊際,它們神秘又非物體性的存在,但是如此的技術已漸漸滲入我們生活,廣泛的被運用在許多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NFT (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帶動近期加密藝術(Crypto Art)的熱潮,國內外越來越多藏家開始收藏加密藝術,它給人們對於藝術品有了更多的想像,甚至讓大眾感受到藝術品似乎有別於以往的多元及豐富。目前來說,加密藝術它不太像是一種風格或是一種流派,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建立在一種形式上的藝術作品。區塊鏈就如同一個「網路雲端」或是「網路資料庫」可以存放著大量的資訊,它擁有著「去中心化」(無第三方)、「資訊不可竄改」、「匿名存在」的特性,藝術家們借助區塊鏈的特性及優點,來販售藝術作品。
北京798藝術中心於去年(2020年)舉行《明天的藝博》藝術博覽會,在疫情的背景下,主辦單位將區塊鏈的技術運用在藝術品的交易中。藉由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以及「不可竄改性」這兩項特點,將藝術品的資訊,包含版數、著作權、作品資訊、價格…等,存放在區塊鏈上,使全世界的人都能夠知道該件作品的資訊,也作為作品的「數位保證書」。對於購買者來說,它可作為藝術品其版權的重要證據。
這與畫廊自行將保證書、作品資訊、購買證明等文件資料放在網路上不同的地方在於,自行架設平台投放資料,有著可以隨時將資料下架或修改的可能;而區塊鏈因為它的「去中心化」,以及「不可竄改」,提供藏家購買保障,對賣方更是一個方便管理資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