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的貼文也能賣?! 佳績不斷的NFT會如何影響藝術世界?

2021-03-26 15:45
Twitter Logo(圖/擷取自unsplash)
Twitter Logo(圖/擷取自unsplash)

NFT的興盛,加密藝術的交易佳績不斷

擁有250年歷史的拍賣公司佳士得(Christies),是首間拍賣NFT藝術品的拍賣公司,而第一件NFT作品就是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本名為Mike Winkelmann) 的-〈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該幅作品是由藝術家過去13年以來每天的作品組合而成。拍賣時間從今年年初2月25日開始,直至3月11日晚上11點結標,共有116名藏家競爭,最終以69,346,250美元售出,相當於台幣20億的高價。

佳士得首拍Beeple 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佳士得首拍Beeple 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NFT的熱潮不斷,竟連Twitter創辦人(Jack Dorsey)也加入NFT的行列。Jack將自己於2006年3月21日在Twitter上的第一則貼文寫道:「Just setting up my twttr」,轉換為NFT的數位收藏品,該收藏品已於上週五(3/5)發布在交易平台Valuables上,當前競標價已有人喊到新台幣5500萬元。

Twitter創辦人的第一則貼文 (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Twitter創辦人的第一則貼文 (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Twitter創辦人 Jack Dorsey (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Twitter創辦人 Jack Dorsey (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區塊鏈技術帶動藝術迎向新的運作方式

區塊鏈、虛擬貨幣讓人摸不著邊際,它們神秘又非物體性的存在,但是如此的技術已漸漸滲入我們生活,廣泛的被運用在許多你意想不到的地方。NFT (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帶動近期加密藝術(Crypto Art)的熱潮,國內外越來越多藏家開始收藏加密藝術,它給人們對於藝術品有了更多的想像,甚至讓大眾感受到藝術品似乎有別於以往的多元及豐富。目前來說,加密藝術它不太像是一種風格或是一種流派,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建立在一種形式上的藝術作品。區塊鏈就如同一個「網路雲端」或是「網路資料庫」可以存放著大量的資訊,它擁有著「去中心化」(無第三方)、「資訊不可竄改」、「匿名存在」的特性,藝術家們借助區塊鏈的特性及優點,來販售藝術作品。

NFT平台 SuperRare,可在上面購買NFT作品 (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NFT平台 SuperRare,可在上面購買NFT作品 (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北京798藝術中心於去年(2020年)舉行《明天的藝博》藝術博覽會,在疫情的背景下,主辦單位將區塊鏈的技術運用在藝術品的交易中。藉由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以及「不可竄改性」這兩項特點,將藝術品的資訊,包含版數、著作權、作品資訊、價格…等,存放在區塊鏈上,使全世界的人都能夠知道該件作品的資訊,也作為作品的「數位保證書」。對於購買者來說,它可作為藝術品其版權的重要證據。

這與畫廊自行將保證書、作品資訊、購買證明等文件資料放在網路上不同的地方在於,自行架設平台投放資料,有著可以隨時將資料下架或修改的可能;而區塊鏈因為它的「去中心化」,以及「不可竄改」,提供藏家購買保障,對賣方更是一個方便管理資料的方式。 (相關報導: 不出國也能盡情看展!不只奈良美智,2021年6個必看國際藝術展覽推薦 更多文章

《明天的藝博》(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明天的藝博》(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NFT的興起是否能成為當代藝術的復興?

加密藝術似乎創造了許多可能性,它使得藝術品的買賣更加容易且快速,也讓數位藝術有著更好的收藏方式及展示平台。它讓藝術更容易親近,人人都能成為創作者,人人都有機會購買作品。值得讓我們思考的是,NFT快速興起是否會泡沫化?還是它能進而使得數位藝術的崛起?又或是當代藝術的復興?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數位藝術的確因為NFT衍生不同類型的作品或是商品,像是Twitter的貼文、Programmable Art (可編程藝術)、NBA球員的明星卡…等。、

可編程藝術平台,上面有著各式各樣的Programmable Art作品 (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可編程藝術平台,上面有著各式各樣的Programmable Art作品 (圖/擷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卻也讓人反思對於藝術品的界線,以及畫廊、藝術經紀人、拍賣會的價值。加密藝術是一股熱潮呢? 還是它真的會成為人手一條的藝術品買賣?人們是否會仔細思考作品背後的意義?在NFT的交易平台上,有著各式各樣從未想像過的作品,直接吸引著觀眾的好奇和目光。Twitter上的貼文可拿來做販售,畫到一半的3D圖也有著大量的粉絲爭鋒購買,我們購買的是一種潮流?還是一種獨一無二卻只能存放於區塊鏈的藝術品? 這樣的熱潮是否能一直延續?延續下去後是否作為當代藝術的復興? 又或者它更像一種藝術行為,一種集體意識的藝術行為? 雖然在台灣NFT尚未廣泛的運用,但是NFT的熱潮不斷蔓延,加上區塊鏈有著解決某部分保障買賣雙方的優勢,不論是架上藝術或是數位藝術,似乎都能藉由NFT締造某種創作上的可能。NFT作品是由藝術家自行訂價,所以作品的價格都有所不同,甚至有些作品價格容易入手,收藏這件事變得更好入門。對於收藏家來說,這樣的收藏方式新奇有趣,他們甚至不在意自己購買的作品是不是會被截圖並用在其他地方,對於能夠成為作品的「擁有者」,並在區塊鏈上顯示他是該件作品的收藏家,讓大家都能夠看到,更是NFT收藏者追求以及享受的。

責任編輯/Ting Chiang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網軍上得了檯面嗎?」王世堅嗆邱昱凱:敢接悠遊卡總經理就議會見
新疆棉風暴延燒 民進黨譴責:中國綁架人民對抗全世界實為不智
爆韓國瑜「酒店念心經」被起訴 他嗆:讚韓喝酒不忘度化眾生怎是誹謗?
起床後喝水恐造成下肢水腫,增加心臟負擔?醫師道出健康喝水3秘訣,這類人尤其要注意!
三個月試用期沒過,職場菜鳥第一份工作就被Fire!他學到的5件事,所有新鮮人都該看
7,870億、1兆、1.9兆:為何美國總統的大建設,越喊越像玩吹牛?
新疆棉風波》歐陽娜娜、彭于晏等表態支持引眾怒!杜汶澤看藝人舔共冷回:他們眼中只有錢
修理藍營縣市?苗栗擁5水庫卻先限水 苗縣議員曝「供5停2」背後關鍵
藍營怎扭轉買辦形象?她建議「老共幫忙」:請他們別把中常委當號人物
鼓勵包租代管!北市提房屋、地價減稅4成 柯文哲:要讓租金檯面化
藍委批蔡政府打房只做一半 籲納入囤房稅、房地合一稅2.0應追溯
BBC專訪台積電勁敵》英特爾新任執行長:太多晶片在亞洲製造,讓人「不甚滿意」
「當柏林遇見台北國際交流展」 高雄臻藝術展出至4月中
李同榮觀點:打炒地比打炒房有用!國有地標售屢創新高價,政府要不要以身作則?
中鋼勵行節水管理 導入再生水實踐水資源循環再利用
現場直擊》半世紀以來最嚴重乾旱 永和山水庫底「永安橋」遺跡重見天日!
獨家》「同居風波」扯何欣純 王定宇今午黨團群組致歉
英國被中國戰狼盯上!北京宣布制裁英國9人4機構,英議員:我必須為無法發聲者說話,這是我的榮譽勳章
50元英鎊上的新面孔!二戰解密英雄、人工智慧之父,因同性戀遭迫害的天才圖靈
從新疆棉談「中國獵巫全球化」 謝金河示警:重心放中國,特斯拉危險了
中國要不要武統台灣也是「戰略模糊」?VOA:其實北京可能是無計可施
煮蟹肉棒前,到底要不要先拆塑膠套?食藥署公布正解,原來多數人都做錯了
小資族第一次投資基金就上手!理財達人解析3大新手常見優缺點,一篇文就看懂
「沒有我之前想的笨!」英特爾重回代工劍指何方?陸行之最新解析
退休後如何投資?4大理財心法把握機會逢低布局,加速養大存款搶救老年生活
「在我總統任內,中國別想當老大」拜登上任後首場記者會:這是民主與獨裁之爭,我會讓美國繼續壯大
融合海洋意象 琉球新漁港遊客中心動土
「競選網軍頭」任悠遊卡總座挨批酬庸 柯文哲:他蹲點2年,很久沒搞政治
台灣房價年年上漲,背後原因是什麼?專家道出3大關鍵數據勸:窮寇莫追
父子失和僵局難解,「東元阿嬤」力挺外孫:支持黃育仁擔任董事長
華爾街日報》華為跌落寶座,小米晉身中國智慧型手機王者
歐洲中立國的對中政策:瑞士首度推出「中國戰略」 BBC解析五大看點 
交友App創辦人神挽回即將出嫁的前女友!他揭一段曲折到不行的現代愛情故事
苗栗、台中4/6起實施「供5停2」!為何要連停2天水?經濟部道出背後3大原因!
金錢能不能讓人更快樂?5個問題檢視自己是否有「富人思維」
台積電清潔工月薪29k算高?北科碩士驚人薪資單曝青年就業慘況
謠言罪暴增28倍》「執政者覺得好用」 李念祖:用「謠言」處罰一定不會合憲
新銳建商首發案 鎖定新南屯特區
又流產了怎麼辦?專家:透過組織檢查協助找原因
H&M新疆棉抵制風波》從NBA到Tiffany 盤點被中國網友炮轟「辱華」的跨國公司
eID喊卡》身分證是權利還是義務?李念祖:政府不能以公民權威脅國人
台南某綠委要業者買問題遊覽車?蔡正元:看王美花老公想不想包庇
美軍官多次警告中國武統威脅 港媒分析背後目的
新加坡收到中國新冠疫苗不敢打?《華郵》:試驗數據不透明 北京「疫苗外交」碰釘子
風評:國內首例「金金併」達陣後
舒緗家觀點:開國門關黨門,「小明情意結」背後國民黨/藍營的不自知
陳朝平觀點:善良的Andy會遊蕩在不同的「今際之國」嗎?
林莉瑜觀點:愛國抵制清單一大串,中國成了「無衣之地」
孔令信觀點:蔡政府的治國詭雷無處不在
王如玄觀點:婦女節過後,We Care的職場性別平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