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工作分配不均、要求好多怎麼辦?跟隨郭台銘多年的她,道出辦公室生存最重要關鍵

2021-03-30 15:45

? 人氣

總是覺得長官不公平、工作壓力大?過來人分享出社會後必須培養的心態。(圖/取自pakutaso)

總是覺得長官不公平、工作壓力大?過來人分享出社會後必須培養的心態。(圖/取自pakutaso)

相較於過去不是打工就是到處趴趴走的傳播業,進入直銷公司變成固定時間打卡的上班族讓我的身心安定不少,而且時間到了有薪水入帳,公司還有各種活動或員工旅遊等等 ; 記得看過一本書名叫《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這句話完全反應出我當年的心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也是我第一次有了「很多」同事,認真回想,在公司好像哭過幾次、也曾覺得長官不公平、覺得壓力大,但現在已記不起哭的理由,更說不出有任何負面感受。這個過程的學習就是:在辦公室裡無論有什麼過不去或玻璃心碎的事,其實都只是誤會一場,最終發現上心的只有自己。

所以最好還是將心力放在真正該在意的、會對人生起長遠作用的事情上,其它就放下吧,不然只會成為一顆情緒的陀螺,不斷被打著玩轉得好累。

辦公室生存之道:除了做事,更要學會做人

上班族同事們聚在一起碎嘴八卦,應該是很多人的共同經驗。剛進入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常把同事、老闆或公司的小道消息當成珍貴資訊,然而,在公司裡如何搜集資訊、判斷資訊、使用資訊,才是職場硬道理;若只是做別人的八卦二手傳播者,天天刷存在感,只會越刷越空虛,對人生、工作都沒什麼幫助。

實際上,在辦公室裡大家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多少都會對廣播電台或搬弄是非的同事存有戒心,長官或老闆們對八卦型人物的評價也不會太高;因此,別當「八卦製造機」是我從職場小螺絲釘到任管理職多年來,對辦公室文化做的最大註解。

在直銷公司擔任行銷處長助理半年後,由於公司參與了業界公協會組織,把這個協調窗口的任務交給我,而公協會組織代表人就是公司總經理,我也順勢「高升」變成總經理助理,負責一些專案。

總經理原本就有個祕書,處理日常大小事務。我的老闆對人客氣,還常請我們吃好料,這個工作的待遇不錯——事情不算多、離家又近,所以我的生活算是進入了小小的舒適圈。

有一天祕書請假,交接給我一些包括老闆行程等公事,我覺得沒什麼難度,不擔心會應付不來。老闆一到了公司,我跟進辦公室報告行程及一些事的處理進度。老闆以一貫有風度的點頭表示了解,等我把話說完,他帶著微笑,語氣柔和,卻嚴謹認真的對我說:「人出社會工作以後,必須開始懂得關照周圍人的需求,學習照顧別人,這是出社會的開始。」

接下來他半開玩笑指著空空的辦公桌,笑笑的對我說:「你已經不是在家做大小姐了,有些事要學著去做。」原來,在老闆每天進辦公室之前,祕書都會先整理好他的辦公桌,倒好茶,順應老闆的習慣做好準備;而那天祕書不在,辦公桌上空蕩蕩的,我什麼事也沒做。

平淡的一段話,一個平靜的早晨,談不上什麼重大人生經歷或轉折,但我卻像是被東西砸到腦袋,心中悶悶的,似乎被敲醒了些什麼。

進入職場後,要有無需被提醒的自覺

直到現在,我還常把這件事分享給很多同事或朋友,我不覺得我被罵了,而是被點醒了出社會後該有的心態調整,彷彿上了一堂在社會工作的第一課。

我的前老闆沒有著眼在「泡茶事件」上責備我,因為他知道,如果指正我的是這個事件,我很有可能會抱怨祕書為何不告訴我SOP,懷疑祕書心機很重想趁機害我之類的;又或者是內心把老闆定位成一個需要人照顧的媽寶,還自怨自艾的內在碎念:「我又不是來打雜的……」藉此逃避正視自己的不成熟。

然而,這一切就在平靜又樸實無華的過程中,讓我心中小小的羞愧感無所遁形。

郭台銘先生有句話說,人要有「無需被提醒的自覺」,他的意思就是「要站在老闆的立場及高度來考慮處理事情的心態」。大家可能會問,實際上該自覺什麼呢?老闆到底在說什麼?他希望我做到什麼?有些人覺得既然想不出答案,就乾脆來抱怨「慣老闆」,該自覺的人應該是老闆吧!

我常聽許多人說都是因為老闆或長官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才會要求員工要有「自覺」,要求員工要有「態度」。但如果問我什麼是「自覺」,我的理解是:「我可以為我自己『⋯⋯』做些什麼?」如果不知道如何應付老闆或他人捉摸不定的標準,總是可以自覺到該為自己做些什麼吧。

為自己做些什麼:

方法很簡單,前述句子裡的「……」可以填入任何你想完成的事,例如:我可以為我自己「想減重」做些什麼?我可以為我自己「不要遲到」做些什麼?我可以為我自己「不亂花錢」做些什麼?我可以為我自己「學好英文」做些什麼?

有人說,為何不是寫比較大範圍的?像是:「我可以為我的財富或人生做些什麼?」這樣當然也可以,不過如果寫得更聚焦或更具體,將範圍縮小,就更能增加自覺後立刻行動的可能性。從累積每天的小改變開始,漸漸的會發現某天忽然就減重了、守時了、存錢了、英文變好了、人生正向了、時來運轉了 ;人生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變化都是累積而來的。

那個早晨我所領悟到的,並不是每天我都該好好去泡茶,爭著和祕書照顧老闆,而是知道自己該反省或思考出社會之後,心態上應有什麼轉變?我該關注他人的需求嗎?如何關注?關注什麼呢?所謂關注需求也不一定是要照顧他人生活,我的前老闆一定不會只希望我每天好好泡茶吧。

所謂「無需被提醒的自覺」,重點應該不在取悅他人,而是去發現該為自己的成長做哪些累積。

職場中不能承受之輕

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累積的重要。

我的現任老闆郭台銘先生是一位擅於用文字思考的人,他會在呈報的公文上詳細寫出他的策略、決定及利弊分析,在每一份公文上都鉅細靡遺,也會批示還需要哪些人的意見和看法。還沒退休前的郭台銘先生除了一個公事包之外,還會有一個鴻海公司的提袋裝著待批示的公文,他會利用時間處理公事,出門總會帶上這些。

郭台銘先生是集團的超級業務和強大的資源串連者,談生意時大老闆們總會天馬行空,探索最大的可能,每每提及不同事項,就要有不同單位的人出面對接;每回依出行目的不同,隨行人員也不同。鴻海業態龐大,幕僚單位很難有哪個人可以掌握全部的訊息,所以每次出門幕僚都不少。

許多人會爭相提著「郭台銘的公事包」,但常在被點名對接業務後,把「公事包」交給下一個人,也因此發生過幾次「公事包流浪記」。

在此我無意批評任何曾經丟包的幕僚,因為「郭台銘的公事包」真的是個很難的功課。在這個需要戰功彪炳的集團中,當然不能只是提公事包而已,在有了其他任務後,到底要把「公事包」交給誰呢?這可真是「職場中不能承受之輕」啊。

記得有一次因公出國,到了目的地,一行人匆匆出關,而郭先生走路非常快,大家會把跟上郭先生的腳程當目標。一離開航廈就有安排好的車子來接駁,這時後面有人跑上來跟他說,同行者有人體溫檢查沒過關,現在被留下來等待複查,隨行醫生陪同中。

郭先生望了望四周,看到我,點名問我知不知道這件事。我回答說有感覺到後面的人有狀況,但沒停下來了解,他當時就對我說了這句:「人要有無需被提醒的自覺。」接著上車離開了。

坦白說,當下我的心裡百般不是滋味。我心裡嘟噥著自己既不是醫生,又沒有被交辦應該去處理這種偶發事件,總覺得被老闆誤會,或是莫名其妙遭到責備了。而且當時也有人把一切處理好,真的沒有需要我去做的事,那我到底要「自覺」什麼呢?

那些年,我從郭台銘身上學到的事:人生永遠不會「準備完好」

我沒有問過郭先生答案,也不覺得他會記得這種小事,但我忍不住又回想起當年那個平靜的早晨。不同的是過了快二十年,我在經歷過各種工作後,已算一個職場老鳥,創過業,做過公關、業務,遠比一般上班族更了解在職場中如何關照他人需求,那麼現在又是怎麼回事呢?

面對真實的自己,或許我其實只想關照被老闆看見的需求。我在離開機場航廈的那段路上,心裡所想最重要的是跟上腳步,就算聽到異樣喧嘩聲,也只把眼睛看向前方,而這樣的態度,對團隊或組織沒有任何幫助,甚至只能淪為馬屁精的層次而已。

我們或許從小就學習著樣樣努力要被看見,想想我們小時候準備考試不就是這樣:沒考的不用唸,對升學沒幫助的不用做;感覺上似乎目標明確、賽道清晰,於是一旦有人告訴我們要有「無需被提醒的自覺」時,我們想要搞懂的,也只是如何在對方的記分卡上為自己爭取得分罷了。

不如回到「我可以為我自己的⋯⋯做些什麼」這問題的答案上吧,雖然不保證有了這樣的自覺,我們就能完勝世界,但是在面對模糊人生、面對友善或不友善的世界、面對永遠搞不清楚在想什麼的老闆、面對總是出難題的客戶或親友還有自己時,我們總是可以透過自覺,找出一些能做的事。

面對人生,我們永遠都不會「準備完好」,但一定可以用一些方法「好好累積」。

作者介紹|劉宥彤(Amanda Liu)

目前為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共同創辦人、吉品養生共同創辦人、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劃FITI評審總召集人,並投資多家新創公司,涵括食品、科技、新媒體及品牌行銷等。

2020年起投入內容經營,包括「大大讀書」導師說書,開立Podcast「學一件事」並成為百大排行節目,亦擔任電視與網路大型知識型綜藝節目《誰語爭鋒》節目導師。專長領域為職場輔導、創新創業、品牌行銷、公關及危機處理、非營利組織及社會企業運營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人生賽道,勇敢試也要勇敢放棄》(原標題:人生不靠準備靠累積。)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