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沉迷3C後脾氣變差、念兩句就暴怒,甚至暴力傾向…專家:可能是這種病,家長別輕忽

2017-11-24 17:41

? 人氣

一名17歲高二生常莫名大發脾氣,摔東西、罵髒話、對家人暴力相向,連要他去洗澡都可以發火,經診斷是破壞性情緒失調疾患,更進一步發現,他情緒易失控與過動有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日前舉行「為什麼常接觸3C產品的兒童長大後脾氣差?」講座,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受訪時表示,注意力不足症孩童除了有專注力不足問題,也可能有情緒障礙,當他們面臨課業成績不好、人際受挫,可能尋找網路、3C為出口,一旦成癮,想要戒掉更加困難,且若被阻擋使用3C,也會容易暴怒。

一名17歲高二生每週都會莫名地大發脾氣至少3次,每次都摔東西、罵髒話、對家人暴力相向,就連叫他去洗澡都會觸動「爆點」。因情況持續未改,親友只好在無力與無奈情況下,勸說就醫。

經門診評估與會談發現,這名學生已3年因情緒障礙問題無法與同儕相處,同學因他過動而嘲笑、孤立,又加上學校課業壓力,讓他成績差並討厭上學。在遲未正視問題且解決下,日益暴躁,出現慢性煩躁不安,無法控制亂發脾氣、疏離人群,往網路遊戲成癮的無底深淵而去。

臧汝芬說,注意力不足症孩童若未經正確治療,後來有機會合併有「破壞性情緒失調疾患」(DMDD),這類型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漸漸出現慢性煩躁不安、發作頻繁和劇烈的脾氣暴躁。遇到事情時無法面對,因無法控制情緒反應,呈現嚴重持續的暴躁,時間一久,甚至出現畏縮、逃避、易怒、怪罪他人,導致人際關係嚴重疏離,社交行為萎縮。

如果孩子出現網路成癮,臧汝芬說,必須探究共病的可能,如可能是過動、對立反抗症等,不能只處理網路問題,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接受正確的治療,如正確用藥、認知行為治療、父母的認知治療乃至家庭環境的改變等,家長和孩子一起訓練才能看到小孩的改變。

遇到小孩發脾氣、躁動,有些家長會輕忽,以為只是「耍性子」;臧汝芬舉例,如果解一個數學題,孩子因不會作答急著找答案,這種屬於「想要找到解決模式的擔心」,家長可以視為一時的焦慮。

但若孩子開始怪東怪西,認為不會解題都是老師出太難、上課根本沒教,情緒開始難以安撫,這類「對於遇到問題沒有尋找正確解決方法」的孩子就要格外小心,很有可能在面對其他事情也會容易有「怒點太低」的問題。

臧汝芬也說,父母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給小孩使用3C應該「節食」,時間必須控制,且強調學習功能,千萬不要讓他們上網「打遊戲」、「賭博」等。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