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後,將規劃與執行的專技人員角色移除,要成為管制小組成員的條件變得較為寬鬆,這個作法讓徵不到食品技師的中小型工廠得到解套,但缺少專技人員的支持,也讓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的有效性與能否落實,打了大大的問號。
水產品、肉品加工製造業者食品安全管制系統法規大鬆綁
水產品與肉品加工廠是目前已必須實行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的業別,修法後,將只有從業人員20人且資本額達3千萬元的業者,才需要雇用專業人員。台灣的食品加工業者多為中小企業,能夠符合上述條件者並不多,修改後的門檻將讓這2種食安風險較高的食品製造業者,對於自家工廠食品衛生安全的控管,敲開一條裂縫。
修法可以看出政府缺乏改善食安的決心與魄力
本次修法的內容,顯見政府原先希望提升產業食安水準的美意,轉而趨向妥協於現實面,法規大鬆綁讓中小型食品業者的確不再面臨需要增加人事成本的立即性麻煩,卻同時也讓台灣陷入更多食安危機的隱憂。政府在現下的局面,更該展現改善食安的決心,而不是直接修法替業者解套,卻無助於填補食安的漏洞。
台灣的食品業多為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有些業者對於聘雇專業人員支出覺得是額外的負擔,有些業者則地處偏遠,即使願意聘僱仍招不到人,更有甚至業者認為專業人員空有知識沒有實務經驗,即使聘僱了仍覺得使不上力。其實,專業知識在任何領域都是重要的!食品安全管理不能全靠經驗進行,許多規模較小的廠商,更需要有食品知識專業的人輔助,將科學帶入製造,提升食品安全的水準。
政府能做的其實很多:包含持續加強對專技人員的訓練、食品技師從業模式的調整、提供業者更多的輔導與配套措施,例如延長實施期限讓業者有更充裕的時間來升級自家的食安管控、或提供業者鼓勵員工在職進修的配套方案,讓員工可以接受充足的食品衛生安全教育。政府有機會實行的改善方案有很多,但不是直接修法,讓4年年資的證明等同於食品衛生安全這門學問、或是不再需要聘僱專技人員,這種讓業者就地合法的方式,只是讓台灣的食安敲出更多漏洞。
我們理解填補食安漏洞需要考量時間與現實情況,但是如果政府放棄食品專業考量與長遠的政策高度,卻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短期的妥協結果,犧牲建構完整食安管理的機會,那未來每年都可能會持續爆發的食安事件,也只是剛好而已!
文/黃毓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說好的專業呢?食安法規大風吹讓隱憂浮現)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