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自己會在何時迎接人生終點。
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把活著的此一瞬間當成無可取代的寶物好好珍惜。
這是一位二十七歲就罹癌逝世的澳洲女性留下的最後一段話,在《ABC》、《The Independent》、《Mirror》等媒體報導後,立刻透過Facebook在全世界廣傳。為什麼這句話會感動那麼多人呢?
因為醫療進步,現代人變得長壽,開始常聽見「人生百歲時代」及「抗老化」等詞彙。
人變得長壽本身當然是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也感覺有所弊害。
我也不怕你誤解就直說了,我認為這會讓人們不珍惜每一天。
對許多人來說,雖然腦袋清楚自己總有一天會迎接「死亡」,但或許沒有什麼真實感吧。
對自己來說,「死亡」仍是個不需要思考的事項,明天、後天也會如今天一般理所當然到來,認為自己的人生還會持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就這樣度過每一天。
如此一來,就算自己有「非做不可的事情」,也會想著「明天再做就好」、「總有一天會做」、「等這個工作告一段落再來做」、「把它留到退休後享受好了」,不斷拖延。
就算每天的生活毫無充實感,就算「想要改變」,或許也因為無法戰勝對改變的不安,而甘願待在毫無充實感的場所。沒辦法相信內心深處「別拖延,立刻行動!」的聲音,最後仍是「不,要是做那種有勇無謀的事情,或許會斷送自己的人生」的聲音獲勝。結果,多數人還是被周遭的期待與責任束縛,即使感到空虛,也持續過著與今日無異的日子吧。
不說別人,我自己就是如此,即使心裡有著「這樣下去真的可以嗎?」的模糊疑問,仍過著毫無充實感的日子。這樣的人會因為本文開頭的那句話驀然驚醒。
這段話之所以能感動世界上那麼多人,我認為正代表著有這麼多人「現在,一點也不珍惜活著的時間」。
我是心理腫瘤學(與癌症、心理有關的學問)專科醫師,從二○○三年起,以心理腫瘤專科醫師(專門治療癌症患者的精神科醫師與身心科醫師)身分任職於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醫院。
自二○○三年起,我僅負責診療罹患癌症的病患以及其家人。每年見到的病患人數不下兩百人,所以至今已經聽過超過三千五百位病患的故事。
為了能提供前來諮商的病患協助,我總是傾全力聽他們說話,但在這份工作中,反而是病患們教會我好多事情。突然得知自己罹癌,被迫面對人生的期限應該非常痛苦,但這些人即使面對著這份失落,也相當認真煩惱自己該如何度過剩餘的人生,他們口中說出的每一句話都強而有力,讓只是渾噩度日的我,打從心裡敬佩。
而最後,竟然也改變了我自己的人生。
我自己是沒有「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工作」、「在自己的人生賭一把」這類看起來相當華麗的變化,但我變得能好好分辨「對自己不太重要的事情」與「不能拖延,需要立刻做的重要事情」了。
結果,我開始能有自信過著每一天,現在感覺我正逐漸接近自己可以接受的人生。
作者介紹|清水研
生於1971年,精神科醫師、醫學博士。日本綜合醫院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指導醫師;日本精神神經學會專科醫師、指導醫師;日本Psycho-Oncology學會心理腫瘤醫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平安文化《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凝視死亡,就是凝視該怎麼活著!日本心理腫瘤科名醫與3500位患者的生命對話,教你活出不後悔的人生!》
責任編輯/陳怡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