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至今沒有解藥,到底該如何預防?醫師教你用3招延緩腦部退化,不再忘東忘西

2021-05-02 08:30

? 人氣

有一回,在一個社團演講「假如我得了失智症」主題,現場的提問非常踴躍。有位社友問:「我有個住在美國的朋友付費做了檢查,被告知他將來會得阿茲海默症,他非常沮喪。請問您怎麼看待這件事?」這位社友並不知道朋友是否有失智症的家族史、目前是否有症狀,以及自費檢測的項目,所以我無法直接回答他的問題。但是,這個提問卻引出了一般人所關心的議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認知正常的人,需要預測自己是否會得阿茲海默症嗎?

失智症是長壽的隱憂,占了65歲以上人口的5%;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到了八十歲約20%,九十歲則將近一半。其中,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占所有失智症的六成左右除了比例低於5%的阿茲海默症是因自體顯性遺傳的基因突變所造成,且發病年齡通常小於65歲,大多數的晚發型阿茲海默症的病因不明,但與高齡、低教育、少活動、高血壓、高血脂和中風等危險因子有關

檢查結果只能提供罹病的「機率」,並非定案

阿茲海默症的確切診斷,要靠大腦解剖,也就是看在腦組織中,是否出現大量的「類澱粉斑塊」(乙型類澱粉蛋白)與「神經纖維纏結」(tau蛋白)。這兩種病變在臨床症狀出現的二、三十年前就開始在大腦慢慢堆積,直到腦細胞不勝負荷,無法繼續維持正常功能時,才出現失智。

因此,多年來,專家、學者們致力於尋找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記,包括:血液或腦脊髓液的類澱粉蛋白或tau蛋白的濃度、腦部葡萄糖正子攝影、類澱粉蛋白正子攝影、tau蛋白正子攝影,以及載脂蛋白基因(ApoE)檢測等。

這些檢查具有學術研究價值,並且對新藥研發的療效評估有貢獻,但都有其敏感度與特異度。檢查的結果,只能提供「罹病機率」(高危險群或低危險群),而無法百分之百診斷或預測將來是否會罹患阿茲海默症。而且,低危險群的人也不一定就不會罹患阿茲海默症,更何況目前阿茲海默症還無法根治,即使是高危險群,也沒有可在尚未發病時給予預防的藥物。因此,一般並不建議認知正常、且無失智症家族史的人,接受這些檢測作為預測工具

多存「認知存款」,增加大腦的韌性

近十多年來,美國的許多大型流行病學長期追蹤研究,包括廣為人知的「修女研究」(The Nun Study),都不約而同地發現其研究族群中,約有三分之一生前並無失智症狀的老年人,在死後進行大腦解剖,發現有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這顯示有些老年人,即使大腦有相當程度的類澱粉斑塊與神經纖維纏結,但因為受教育、多動腦等,平常累積了「認知存款」(強化認知功能),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臨床上並未失智。這是個令人振奮的訊息。

以一篇來自芝加哥羅許醫學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發表於2013年《當前阿茲海默症研究》期刊(Current Alzheimer Research)的論文為例。針對2,738位無失智症的社區老年居民和神職人員,每年做詳盡的認知功能測驗,以評估是否有失智症,直到參加者去世,追蹤長達18年,並且做大腦解剖,以確診是否有阿茲海默症或中風等腦病變。

稍早的期中分析顯示,在一百三十四位沒有失智症的老年人之中,37%(即50位,平均年齡86歲)的大腦,卻出現明顯的阿茲海默症病變。顯示這些年長者的大腦因有足夠的「認知存款」,故可以代償或抵銷阿茲海默症腦病變所帶來的損害。這種認知正常、卻有大腦病變的不一致現象,代表大腦擁有一定程度的「韌性」或「彈性」。

這篇論文發表時,已有九百六十六位參加者接受大腦解剖。經分析,發現「大腦韌性」隨著年齡增長下降,跟著教育年數(受教育多少年)上升,而且與社經地位高、閱讀能力強、過往經常從事休閒活動成「正相關」;而與載脂蛋白基因第四型(ApoE-ε4)成「負相關」(具有載脂蛋白基因第四型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高,但不一定會得到)。再進一步把所有的相關因子都列入統計分析後發現,只有「閱讀能力」和「過往經常從事休閒活動」,與大腦韌性有關。休閒活動包括七種從兒童、青年到中年時期參與的,比如看電視、聽廣播、看報紙、讀雜誌、看書、遊戲(如打撲克牌)或下圍棋等,以及參觀博物館

3個預防失智的方法

因此,我回答這位社友,不管他朋友的檢測結果如何,「多閱讀」、「多動腦」、「多從事休閒活動」,可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而且,儲存足夠的「認知存款」以增加大腦的韌性,即使大腦有了病變,也可能不發病,達到預防失智的目的。

作者介紹|劉秀枝醫師

國內失智症領域權威
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聯合報》「元氣周報」專欄作家
《康健》雜誌專欄作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原標題:擔心會失智,需要提早檢測?)

責任編輯/林俐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