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麵」成真!台灣團隊研發居家AI醫療機器,可正確診斷100項疾病!

2017-12-05 12:23

? 人氣

台灣在AI上的優勢 ── AI醫療

當問到張博士為何會選擇回到台灣做AI醫療這塊領域時,張博士提到去年Google有邀請他參與一個醫療的計畫,然而關鍵的問題是,在美國事實上並沒有辦法蒐集到大量的醫療數據,相較於病例數位化的台灣,美國在大部分地區還是以紙本病例為主。由於台灣健保,雖然無法隨意取得資料,但透過各種不同的合作方式,依照法定程序、用戶許可,取得的機會與數據上還是台灣較具優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早在2012年,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亞洲新視野:臺灣醫療奇蹟》介紹台灣醫療,全世界前200大醫院,台灣就佔了14家,可見台灣醫療技術之先進。根據科技新報、康健雜誌、聯合新聞網等,台灣全民健保資料庫自2000年起開辦至今累積大量數據,不但能了解並歸類病患病徵、習性,若將這些數據用在慢性疾病方面,能讓台灣在AI醫療方面有更深廣、領先的發展。

談及醫療檢測儀器的發展,張博士提出三大要點:價錢(Cost)、品質(Quality)、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由於醫療本身花費成本高,在某些國家的取得性會降低。而本身質小量輕的DeepQ,兼顧品質及可接近性,打破以往醫療看診模式,並改善偏鄉地區的醫療貧瘠。

(圖/TEDxTaoyuan提供)
醫療檢測儀器DeepQ,質小量輕,有望打破以往醫療限制。(圖/TEDxTaoyuan提供)

完成,不代表完美

於DeepQ團隊待了五年的張智威博士,認為台灣人才與矽谷相較,堅持力是關鍵點。「有的時候你要在技術或者是科學(Science)有突破(Breakthrough),前面也許幾年是非常的寂寞,沒有很快的結果」張博士說。

提到堅持力,張博士以DeepQ團隊研發過程為例。當時團隊為這場四年一次的比賽做研發,他們希望將偵測不同病況的零件容入在一個裝置裡,卻與團內設計師理念不合。體認到完成(Completion)並不等於完美(Perfect),張博士將這份精神帶進了團隊,在無數日子中默默誕生了DeepQ。

英國首相邱吉爾說過,"Continuous effort--not strength or intelligence--is the key to unlocking our potential."(要發揮真正的潛力,關鍵不在於能力或智慧,而是持續付出的努力。)這就是張智威博士與他的團隊在AI醫療上的理念──堅持,直到看見成功。

(圖/TEDxTaoyuan提供)
張智威博士與他的團隊在醫學競賽Qualcomm Tricorder XPRIZE以亞軍之姿脫穎而出。(圖/TEDxTaoyuan提供)

註1.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即為圖形處理器(又稱繪圖晶片),比CPU(中央處理器)擁有多達千個小型高效率核心,能進行多重任務。提升運算、成像和電腦視覺、分析、影像等處理速度。這讓原先廣泛運用在電玩遊戲的GPU,現今被用在AI領域發展深度學習,例如自動駕駛車、打敗世界棋王的AlphaGo。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TEDxTaoyuan,原文標題: AI醫療的未來曙光在臺灣 ── 專訪HTC研發與醫療總裁 張智威

張智威將至TEDxTaoyuan年會分享,更多詳情請至粉絲專頁查詢。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g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