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們的工作型態與過去有跳躍式的改變,不論是辦公的空間、時間,又或是工作與生活的界線,很明顯有一群人的勞動狀態,已經不再像過去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朝九晚五上班族。你是否想過,10年後工作型態會是什麼樣子? 科技翻轉工作模式 ,你準備好了嗎?
科技翻轉工作模式
最近台灣的商用門市引進服務型機器人Pepper,月租賃費2萬6888元比社會新鮮人22K 薪水還要高,一時之間引發許多討論。你是否嚴肅思考過,究竟未來有哪些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而 10 年之後,職場工作型態又可能產生哪些巨變?
早在1931年,著名的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發表一份重量級論文〈我們後代的經濟前景〉(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在當時全球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他的文章內容預測「未來世代的工作者,將面臨抉擇,能否在經濟體制壓迫下獲得自由?又如何掌握工作與休閒的平衡?」然而,科技快速進展並未使我們從工作中解放,但《 Fast Company 》網站文章卻指出,5個工作型態正在重塑我們的工作及生活模式。
改變一、科技,讓工作隨時隨地能進行
打字機、電腦、平板、手機、再到穿戴式裝置,網路/通訊軟體的科技跳躍,讓工作型態從一個蘿蔔一個坑的辦公位置,解放到遠端作業模式。從這幾年全球興起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s)就能嗅到此一趨勢,Global Coworking Survey報告指出,2012年全球的共同工作空間數量上看2萬多間,數量是 2008年的倍數成長。
越來越多老闆、企業傾向願意導入在家工作政策,國外一家「Remote Year」組織甚至發起一項計畫,每年讓75位自由工作者/可遠端工作的專案人員,花一整年時間到 12 個國家,一邊工作一邊旅行,他們提供各國的共同工作空間、住宿、交通等服務,讓參與者深度接觸各地文化、商業文化,擺脫一成不變的工作環境。
改變二、從朝九晚五到24小時待命
除了工作空間被解放,工作時間也正經歷轉型。過去父母耳提面命小孩要找個「朝九晚五」的穩定工作,但很抱歉,現今的職場文化及型態漸漸打破過去的模式。成果論的制度,越來越只看期限內的成果,而非工作的過程,這也連帶工作似乎「侵入」到個人私領域。
2013年一份美國心理協會研究指出,受試者有50%比例的受雇者表示,在週末時,每天至少會確認一次與工作相關的訊息;即使在度假,也有44%的人會察看訊息。工作的「自主責任」似乎跟睡眠正經歷攻防戰,哥倫比亞大學教授Jonathan Crary在《24/7: Late Capitalism And The Ends Of Sleep》一書指出,「20世紀初北美的工作者平均睡眠10小時,上個世代縮減為8小時,如今再遞減為6.5小時,許多人半夜還會爬起來看工作訊息」。不過Jonathan Crary也強調,工作與休息的平衡,取決於個人,千萬不要跟健康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