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LinkedIn,中文系的她歷經低潮,翻身成為全球最大社群平台業務經理!

2017-12-11 17:08

? 人氣

她是 Coey Lam,隻身前往新加坡工作的香港女子,撕下中文系的學歷標籤,用自己的步伐,細火慢熬打造理想的職涯藍圖。現在的她,是全球最大社群平台-新加坡分部的業務經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十月,新加坡的豔陽依舊,交換生活已走了好長一段的我,第一次踏入新加坡的住宅區,四周高樓綠地光影交錯,等待 Coey 下樓的時間裡,我思索著待會兒見面時的開場白,這時,通訊軟體亮起了訊息:「妳喝可樂嗎?還是綠茶?還是啤酒 LOL」

在專訪前,我已將 Coey 經營的粉專 ——Coey的職場叩叩門上的文章全部看過一次,想像著目前正在全球最大的社群平台工作的她該是怎麼樣子,如粉專上、課程裡一樣,來自香港的 Coey 講起自己的故事滿是真誠,我們隨性地坐在客廳的地毯上,開啟了專訪。

IBM 與 NGO,找工作的標準是什麼?

科技外商 IBM 與台灣 NGO,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呢?

五年前,初入職場的 Coey,在 IBM 與台灣 NGO 的之間,不顧家人反對選擇了後者,她說:「我不希望一開始就用進入大公司來當作我找工作的唯一標準。」於是,在思考了自己對於職涯的長遠規劃後,她把「嘗試新事物」的標準擺在前頭,在兩間名氣與規模相差甚遠的公司之間,選擇離開香港、遠赴台灣加入 NGO。而這樣的信念在無形之中,為 Coey 往後的職涯開啟了更多可能。

在台灣待了一年後,Coey 返回香港加入了一間新創公司,因公司規模不大,每個人無明確的職位之分,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內,Coey 在不同的職位間打轉、嘗試了多元的工作內容,也在那時,她發掘了自己成為業務的潛力:「以前大家都說我做業務不行啊!試過才發現自己可以。」

不曾擔心第一份工作的薪資與職位會對第二份工作、甚至往後的職涯帶來影響嗎?Coey 回答:「我也曾有這樣的想法,但實際走過一遭,會發現並非如此。」她認為,比起公司的名氣,更重要的是,在這份工作中學到的技巧能不能讓你在往後的職涯裡有所發揮。

找工作之前,先問為什麼

找工作好似找伴侶,總想找到與自己最契合的那一個,但緣分時常令人挫敗,有些時候就是怎麼樣都遇不到符合心中標準的那一個,面對這個問題,Coey 說:「職涯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感受到與工作不契合,即便是在科技大牛公司工作了好多年的朋友,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這個時候,只感受到對工作不滿是不夠的,Coey 指出,「不契合」也分為好幾個面向:缺乏新鮮感與挑戰、對工作環境失望、與老闆同事合不來、長期在工作上得不到成就感等,若沒有探究問題的起源,分析自己「為什麼會感受到與工作不契合」,即便換了新工作也無法解決問題。

大家通常只問自己如何找工作、找什麼工作,很少問自己 what you do 和 why you do it。

Coey 在每一次找工作前都會先問過自己這兩個問題,並且訂下三個階段性目標,再看看這份工作有沒有辦法幫助自己達成目標。舉例而言,若今天想加入 LinkedIn,應該先問過自己:為什麼我要進入 LinkedIn?是因為公司的名氣嗎?如果是的話,還有其他名氣也很大的公司,為什麼要選擇 LinkedIn 呢?這家公司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我非它不可?

又,這份工作的內容是我可以長久待下來的嗎?它能幫助我達成目標嗎?釐清想法後,就能在下一次面試時提出相關的問題,例如:遇到___情況時會怎麼處理,藉此檢驗對方公司是否能滿足你的條件,同時降低往後與工作不契合的可能性。

所以說,面臨工作不契合的問題,應該先不斷的問自己「為什麼」,接著對症下藥,唯有知道自己所追尋的價值、想要的條件,才能找到契合的工作。此外,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工作,即便是在科技大牛公司工作還是能挑出缺點的!在不完美的工作環境裡將獲得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離開 LinkedIn?

每每提到進入 LinkedIn 的契機,Coey 總會謙虛的說自己是仰賴人脈。而比起進入 LinkedIn,我更好奇的是——進入了嚮往的公司,為什麼會在三年後選擇離開?

Coey 剛加入時,LinkedIn 在香港還只是間很小的工司,團隊小、組織扁平、老闆就坐在旁邊,但三年之後,公司規模大幅成長,員工數量翻了三四倍,工作流程與工作環境都有明顯的變化,她漸漸感受到自己成了大公司裡的小螺絲釘、對很多事情都沒有決定權,除此之外,每天面對同樣的產品、類似的客戶,也讓她開始思考:這樣的工作是不過於容易了?深知自己更喜歡發想、更喜歡參與產品從 0 到 1 的過程,於是,她選擇在輝煌的時期離開 LinkedIn。

「沒有想過可能有升遷機會嗎?也許升遷過後就不再只是小螺絲釘了。」我這麼問,「有升職機會固然很好,但當時我問了自己,升遷後的狀態是我想要的嗎?我發現我還沒準備好。」Coey 認為,與其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升職,不如轉換跑道、遵循自己想要做的事。

即便已做足了離開的準備,在離開 LinkedIn 後的好一段時間裡,看著同事們員工旅遊的照片,Coey 責備自己做了個錯誤的選擇。她用「叛逆」來形容職場上的自己,即便之後經歷了一段長時間找不到工作的摸索期,她也不曾放棄原則,屈就於不滿意的工作狀態。

低潮的裸辭後,再次出發

「裸辭,一個在香港很常用的詞彙,意指在還沒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就辭職了。」

Coey 不諱言地說,裸辭是她職涯中比較低谷的時候。在 LinkedIn 裡,她在短短的時間裡做到了別人需耗費好多年才能達到的成績、從一個沒有經驗的業務開發,搖身成了團隊領導。然而升得越高,跌下來也越痛。離開 LinkedIn 後,Coey 火速赴台灣加入了一間新創公司,身為產品的重度使用者的她,卻與 CEO 在工作上有極大的分歧,在雙方意見始終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她邁入了職涯中低潮的裸辭時期。

「脫下了 LinkedIn 的光環,我好像什麼都不是了」、「如果不要離開,我現在還是個頂尖的業務」在裸辭後,Coey 不由得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了。

一直以來對職涯都很有目標的 Coey 開始感到迷惘,為了排解裸辭之後的不安,她決定誠實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安共處,粉絲專頁 Coey 的職場叩叩門也是在此時期創立,「一開始只是想分享自己裸辭後的心情,沒想到能引發這麼多人的共鳴」,除此之外,怕水的她也去挑戰了衝浪與滑龍舟,讓大腦能趁機好好休息。

「裸辭對我來說是個低潮,卻也是我再次出發的力量」,走過低潮,現在的 Coey 視那段時光為養分,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消化情緒的方式,排解了負面情緒,做決定就沒那麼難了,講到這裡,她笑著提醒:「對了,裸辭前記得看一下帳戶還有沒有錢!」

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幫助別人成長的人

初入職場時,Coey 就有為往後的三年、五年、十年訂下目標,在裸辭時期,Coey 總結了過往的經歷,將職涯目標訂得更加明確、至今也未曾改變,她說:「我剛成為業務時,什麼都不懂,幸好身邊有一群很厲害的人帶領我,我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個幫助別人成長的人,就像當初那群帶領我的人一樣。」

三年目標,獲得成為業務基本的技巧。

五年目標:成為業務領域的專家。

十年目標,成為啟發年輕人的角色。

目標確立後,Coey 評估了自己的能力,開始以「業務、科技業、大公司」作為找下一份工作的方向。

雖然方向明確,找工作的過程仍非一帆風順。在這之前,Coey 曾拒絕過一次 Google 的 Offer,當再次回到 Google 面試時,她想著自己曾被認可過,應該能輕鬆應對,然而,「當你今天太自大又沒什麼準備時,機會很容易就流失了。」這一次,Coey 的名字沒有出現在錄取名單中。談起這段經歷,Coey 說自己又哭了好多天,但這次挫敗使她更集中精神,最終順利進入了現在的公司。

(圖/Hahow好學校 提供)
退出LinkedIn後歷經裸辭低潮,Coey將告訴你邁入新職場的生存哲學(圖/Hahow好學校 提供)

在新環境中再次成為新人

待過北京、上海、香港、台灣等地,有過許多與外國人共事的經驗的 Coey 笑著說:「我以為我已經夠國際化了!」沒想到赴新加坡工作後,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事,讓她再次開了眼界,她意識到自己喪失了主場優勢,在新環境中成為全然的新人。

剛開始因為文化、語言差異,Coey 說自己時常默不吭聲:「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憑什麼得到這份工作、到底適不適合這個地方。到後來才發現,所謂的文化阻礙都是自己造成的,只要多問一點會發現沒那麼難。」

舉例來說,現在我和同事意見相左的時候,會主動開口詢問「為什麼會這麼想、背後的邏輯是什麼」,並嘗試理解,這時候會發現,即便每個國家的人都有自己的溝通模式與做事方法,只要跨出第一步,也能透過溝通達成共識,「現在能夠很舒適地待在團隊裡,是因為開始敢表達自己的意見。」Coey 肯定地說,而在心態轉變了之後,她也更熱愛自己的工作了。

在科技大牛公司當業務的迷人之處

身為全球最大社群平台的業務,與以往的工作有什麼不同之處嗎?Coey 說:「雖然公司很大,但我負責的是很新的產品,沒有比較容易。」客戶不會因為公司名氣大就對你寬容,到現在還是很常被掛電話。

講起現在的工作環境,Coey 的眼神閃閃發亮,她說公司裡能夠學習的同事太多,她享受著強者環繞的感覺,此外,公司的文化也讓她深深著迷:「公司重視員工的意見,也重視每位員工的成長。」對她而言比起營收,這樣的公司文化才是真正吸引她的地方。

工作與生活,有不想上班的時候嗎?

「我也有不想上班的時候!」除了運動、寫日記,Coey 有一套對抗「不想上班」的方法。

方法一:每月一次的總結

方法二:嚴謹的時間規劃

每月一次的總結,是她保持工作熱情的秘訣,檢視上個月在工作中獲得了什麼新的技能、學到了什麼新事物,使她能夠清楚看到自己的成長,除此之外,她也會為下一個月訂下小目標、小挑戰,讓自己維持持續成長的狀態,這些目標是刺激 Coey 工作的動力:「當我對工作感到疲倦時,便會回頭檢視那些目標。」

「我是個生活白痴,但在工作上我會逼自己要很有規劃。」除了階段性目標,嚴謹的時間規劃也是她維持工作熱情與生活品質的方法,她說惰性是很可怕的,唯有做時間的主人,才能走在工作前面,而不是被工作推著走。

業務的挫折:你為什麼不接受我呢?

業務找客戶就像告白一樣,你喜歡對方,當然希望對方也能喜歡你、接受你。聊到當業務最常遇到的挫折,Coey 毫不猶豫的說:「被拒絕。」沒有人喜歡被拒絕,我用盡了全部的力氣去了解你,為什麼你不選擇我?我的產品這麼好,你為什麼不想用?客戶總有千百個拒絕的理由,「曾有客戶對我說,妳太年輕、缺乏經驗,我不想與妳合作」,不論被什麼理由拒絕,能夠臨危不亂地迅速恢復心情、找出解決辦法,考驗著業務的專業能力。

反之,當業務最大的成就感來自被客戶接受,一開始拒絕你的客戶,後來透過巧思維持關係、最後成交,絕對是非常有成就感的。Coey 分享了她維持客戶關係的方法:「我會留下聯繫方式,和客戶保持關係,一個月寄一次產業洞察的電子報,給予客戶額外的價值。」她強調:「我的成就感不是來自業績,而是我的產品能真正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當業務比較 Low?業務該具備什麼特質?

「覺得業務比較 Low 嗎?」在一場台灣分享會上,Coey 問了這個問題,在場的聽眾紛紛舉起手來,Coey 認為,外界對業務的印象不外乎賣產品、追業績,然而,雖然成為業務的門檻不高,但要成為頂尖的業務卻十分困難,這背後具備了許多 Soft Skills 與 Hard Skills。

Soft Skills:溝通與協商的技巧、關係與人脈的建立等。

Hard Skills:談判技巧、發問技巧、尋找客戶痛點的方法等。

除了基本的業務能力,Coey 認為一個好的業務,最重要的是「懂得聆聽」,若只是一味地說著產品的優點、沒有靜下來聆聽,將很難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

這樣的業務力是有辦法在學生時期培養的嗎?畢業於中文系的 Coey 說,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業務,但回想起大學時期,與企業談贊助、與外部企業合作的經歷,她發現,一次次的經歷宛如一顆顆石頭,彼此相連起來,給了她莫大的幫助。

無論有沒有人在看我,我都要做同樣的事

跳脫工作框架、回歸到自身,Coey 說「真實」與「正直」是她最珍視的自我價值。

Authentic(真實),我希望用真實的自己為周圍的人帶來正面影響;Integrity(正直),無論有沒有人在看我,我都要做同樣的事情。

承認迷惘、承認沮喪並不丟臉,反倒是如此真實的自己最讓她自在,即便在職場上已有了很好的發展,她還是想藉由她的故事,勉勵那些曾與她處在相同心境的人 “If I can, you can!”,而這樣的自我期許,正是她到 Hahow 開課的原因,她說知識的分享並不需要獲得了多高的職位後才能開始:「如果有一個平台能讓我為更多人帶來正面影響,why not?」

挑戰「不搭」的事,自在的生活哲學

赴新加坡工作已近四個月,Coey 最近想挑戰那些看似與自己形象「很不搭」的事:「我想學鋼管舞!」另外,為了工作需要,她也想開始學寫程式、了解專業的程式術語,以便往後能更順暢地與工程師溝通。

走過低潮、迷惘、焦慮,現在的 Coey 更珍惜與自己相處的時間、也更懂得愛自己,若要回到五年前、給初入職場的自己一個建議,Coey 思考了一下,說:「你會經歷很多失敗、被拒絕很多次,但一切都會好的,那些吃下的苦將會在未來成為助力,讓你會發現,走過的路都值得。」

作者/孫瑜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Hahow好學校,原文標題: 專訪 Coey Lam:我希望用真實的自己為周圍的人帶來影響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g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