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邊,會不會以為這個就是最後的商業型態呢? 其實連日本都還沒人敢說模式已經進化到底了,因為對象4,餐飲業者的產業,也進來了一批全新的競爭對手,當餐飲業者的生意延伸到外帶後,超商業者,餐車業者,快遞業者,冷凍食品業者,等,現在也紛紛進入這個餐飲市場,而且這些業者的毛利結構更比餐飲業者還有優勢,原本餐飲業只要注意同業的動向就好,但進展到現在,完全不同體力的對手紛紛出現,除要關注的對手多,要調整的事情當然就更多了。
根據日本過去一年的實際經驗,可能餐飲業這星期調整新銷售策略之後生意還不錯,但有可能過24小時後,突然因為某類對象(病毒,政府,顧客,或是同業)有新的變化,好不容易駛出來的模式,可能就又需要重新調整。這也是前面所提到,為何"餐飲品牌策略的賞味期限變得超級短 "。所以要心態上要能接受,這個一直會有新變化的事實,才能以比較平穩的心境做經營的工作。
要接受你的店已經不是你所熟悉的店的事實:除了要重新了解市場,更要重新了解自己
大約每幾個月,都可以聽到一些友人談到,很想"回到初心"這一件事。在後疫情的新商業環境,這次真的不少人都被強制回到初心了。因為,大部分顧客的消費邏輯跟行動都已經改變,你的店外觀以及料理雖然跟以前一模一樣,但顧客已經不再用過去的評價方法來看你,也因為評價方法改變,為了要再能夠在顧客端得分,就得需要用新的方法,一分一分去累積,重新建立你在顧客心目中的排行。所以必須回到初心,從新檢視,到底在這個時期,什麼是顧客所需要的。
回到初心之後,具體的事要做什麼?首先,就是要接受 "你的店已經不是你熟悉的店" 的這一件事。各位在要是想換房子,而去看一間新房子時,當然就一定會先東看西看,先盤點房子裡面有什麼格局,空間, 市場價格等,餐飲業也差不多,所以先檢視自己,就是回到初心的第一步。那了解自己要看什麼?先看這三個就夠忙一陣子的。這些分別是,產品,氣氛,以及服務。這裡也舉幾個例子來看,產品,氣氛以及服務分別可以看到什麼。
1.產品
大部分人會花很多時間在想創作出更好吃的產品。但在後疫情,產品需要優先來看的是,包裝後的樣子,以及產品本身的成本結構。因為一般餐廳都是裝盤給顧客在店裡面食用,但放入容器裡面又可能是另一件事了,保溫,材積,運送時的震動等,都會是需要驗證的。雖然一個容器可能花的錢不多,但要是用整個月下來看,袋子,容器,餐具,醬料,的合計,也會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在容器的事情搞定之後,再檢視外帶包材等費月合計要花多少錢,才會得出產品真正的成本結構。最後最用顧客視點,去推測這類產品,放在你家吃,完全排除餐廳裝潢,以及店員服務的Premium,顧客能接受的價位會是多少。全部完成後,產品的初階調查應該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