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後疫情時代,人們勢必較以往減少出門、更常待在家。作者提醒,正因為居家生活時間拉長,一定要更加注意周遭環境整潔,及管線有無正常運作,畢竟除了新冠肺炎,登革熱也是中南部一大傳染病。
疫情大流行使我們陷入了許多未知的領域,雖然可能很難確定COVID-19的下一步發展,但是,住宅與防疫危機的議題已經不容忽視了。
回顧歷史,二戰之前,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加,特別是城市的急劇膨脹和居住環境的惡化,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住宅區過度擁擠、用水安全等居住衛生條件對居住生活品質的影響。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大規模地改善公共健康和住房運動,就是通過改進城區供水系統、衛生設備和空氣流通設施,改善過度擁擠的住房狀況,大大減少了霍亂和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的傳播。
二戰後都市人口更多 衍生住宅致病問題
二戰之後,人們反省大規模建設之後出現的衛生防疫與安全健康問題,不斷改進建築設計、規劃與管理等,但是,室內空氣品質相關的致病建築物綜合症(SBS)、建築物關聯症(BRI)和室內化學物質過敏症(MCS) 等仍然凸顯了「致病建築」或「致病住宅」(Sick House )引起疾病的嚴重性。
2003年SARS流行期間,香港淘大花園住宅區爆發了329人感染、被稱為最嚴重「疫廈」住宅建築感染致病事件;新冠病毒感染案例中,2020年香港、廣州等地也分別出現同一棟樓、不同樓層用戶相繼感染的情況。專家推測,可能存在不明傳染源,其病毒可能通過共用電梯或者排汙管道傳播,致使疫情蔓延擴大。(延伸閱讀:衣服香香的,竟可能有害健康?日本萬份調查揭露:75%民眾曾因香氣身體不適)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住宅建築是第一道防線,是阻斷疫情蔓延擴散的重中之重。新冠病毒疫情,是對我們住宅發展與物業管理體系及其相關領域應對能力的重大挑戰。
大樓社區的居住,建築密集、人口集中、人際互動頻繁,存在著疫情防控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政府對社區提出了防疫指引,提出感染預防建議和控制措施,但由於既有傳統住宅建築設計,對生命健康安全保障及防疫的客觀認識經驗不足,不僅存在著衛生防疫的系統性技術措施缺失等現實瓶頸,而且在硬體方面,空間規劃、動線安排、設備與建材使用等等,應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也存在許多不利條件。面對如何應對新冠病毒等類似突發疫情防控的新課題,更要深刻看到建築與住宅面臨的革命性變化,以促進居住者的健康安全。(延伸閱讀:我們繳的管理費,怎麼變你家財產!老社區常見財務問題,專家:最好這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