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經吃飽了,卻還能在飯後持續享受各式甜食。科學證實,當換成不同種類的食物時,大腦就會重新喚起你想吃的慾望。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去吃到飽餐廳的時候,不管火鍋、燒肉吃得再怎麼多,飯後總是還能吃一塊布朗尼,挖一碗哈根達斯。甜點是裝在第二個胃裡,是吧?
現在我們來做個思考實驗,請各位在腦中想像:今天一樣吃吃到飽,但自助吧只有放甜甜圈、冰淇淋、巧克力鍋、奶酪、汽水、果汁這些甜食。等吃到八分飽時,服務生會來到桌前做最後加點,但這次可以點任何你想吃的東西。
這時,各位應該會想換換口味,吃點鹹的東西吧?
「特定感知飽足感」,讓人不知不覺吃下更多
再好吃的東西,吃多了都會膩,會想換換口味吃些不一樣的食物,這種現象叫做“Sensory-specific satiety”,我找不到廣泛被接受的中文翻譯,姑且叫它「特定感知飽足感」吧。
有研究顯示,如果一餐我們只能吃一兩種食物,很快就會膩了,不太可能吃過量。但一餐裡面的食物種類越多,人們吃下肚的熱量也就越高。
我曾不只一次在吃到飽餐廳,見到人們因為吃太撐而動彈不得,甚至嘔吐。這不僅是為了值回票價,不僅是為了東西好吃,還有特定感知飽足感在背後作祟。
在吃下食物後,視覺、嗅覺、味覺甚至觸覺會傳到大腦的額葉,產生愉悅的神經訊號。但隨著同一種食物越吃越多,訊號強度就會衰減,代表大腦喜歡這個食物的程度在減退。這時候換吃不同味道的食物,例如從鹹食換成甜食,額葉的訊號就會重新被啟動,這就是「甜點胃現象」的由來。
特定感知飽足感與記憶無關,此大腦機制存在於潛意識中,不是你我能輕易控制的。科學家發現,有一些失憶症的患者,雖然記不得他到底有沒有吃過飯。但如果在他面前擺放數種食物,他還是會選擇上一餐沒吃過的那種。
其實這是非常符合人類求生本能的一種機制,因為如果我們永遠都只吃一兩種食物,很容易會營養素缺乏。所以人類的大腦演化出這樣的機制,來鼓勵多樣化攝食。
減少食物種類,有助降低食慾和熱量
不過演化並沒有預測到,人類有一天會發展出量大、價廉、種類又多的美味食品。原本用來預防營養缺乏的本能,現在反而大力地替肥胖推波助瀾。
特定感知飽足感也能解釋,為什麼所有的飲食法短期內都會有效。
不管是低脂、低碳水、生酮、全素、高蛋白,還是無麩質飲食,都會限制某一類的食物攝取。
因為特定知覺飽足感,減少食物種類就會減少一個人的進食量,也會減少他的食慾跟熱量攝取。所以運用低脂跟低碳水飲食方式來減重,一個不吃脂肪、一個狂吃脂肪,兩個南轅北轍的作法,為什麼都有成功的案例?都有研究證實有效?我認為有一部分,跟人類味覺的特性有關。
至於減重者該如何將以上知識化為日常行動?我建議:
1.在吃到飽餐廳限定自己只吃3 ∼ 5 樣菜餚,以特定知覺飽足感限制進食量。如果不相信自己的自制力,那就乾脆推掉所有吃到飽的邀約吧!
2.減重時未必要吃淡而無味的飲食,但應該避免一餐裡面酸甜苦辣什麼滋味都有。將菜餚味覺單一化,食慾自然得到控制。
Dr.史考特1分鐘小叮嚀
只要是嶄新的味覺,都會「打開人的第二個胃」。因此減重者減少每餐菜餚種類,就能控制食慾喲!
作者介紹|史考特醫師
本名王思恒,現為內湖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三采文化《一分鐘健瘦身教室(2)Dr.史考特的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最新科學研究╳秒懂圖表解析,破解41個健瘦身迷思!》(原標題:再飽還是能裝下甜點!人真有第二個胃?)
責任編輯/邱劭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