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報到!溫差大且經常下雨,中午熱到汗流浹背,一下子又下場大雨引來涼意陣陣,許多人開始出現鼻過敏、皮膚癢的症狀,在臨床上更常與鼻竇炎反覆交替發作,還會影響學習、工作及社交活動,不可輕忽!有一說:「鼻過敏、皮膚癢都是濕氣太大惹的禍,所以必需先除濕氣」,是真的嗎?來聽聽中醫師怎麼說。
吳宛容中醫師解釋,由於梅雨季節天氣不穩定,寒、濕、熱邪容易入侵人體,一旦邪氣入體又無法有效排出,使邪氣積於肌表,就有可能導致皮膚紅疹、搔癢、起水泡等症狀發生。尤其,平時就喜歡吃一些肥甘厚味與辛辣烤炸食物,脾胃運化本就不佳,體內熱氣重的朋友,如果又因為天氣熱,忍不住喝冰飲、吃冰品、甜食,更容易脾胃感受寒濕,無法行使正常功能排出水分,使身體內蘊藏濕氣,於是就容易產生鼻過敏、皮膚癢的症狀。
梅雨季天氣容易讓鼻子與皮膚過敏,2種NG習慣一定要改掉
中醫將過敏性鼻炎原因歸類為內、外兩個層面,內因多以臟腑功能失調(肺、脾兩臟虛損)為主,與先天遺傳或個人體質有關;外因則多由季節交替、溫濕度變化等外界因素侵襲鼻竅所致。這也正是中醫在處理鼻過敏與皮膚癢時,特別著重內在臟腑功能治療,以及外界因素消除兩方向。
中醫認為,濕、熱是惡化皮膚病的主因,跟體質及環境有關。吳宛容中醫師表示,以濕、熱及五臟六腑為經緯軸線,是中醫治療梅雨季過敏的特色。濕常常是氣候影響,熱則是熬夜、吃太多辛辣物,或本身有代謝問題如糖尿病、甲狀腺亢進,或更年期熱潮紅等體質偏熱性狀況。中醫認為,強化本身臟腑功能,讓水液代謝順暢、不滯留體內,就能改善鼻子與皮膚的過敏症狀。
從水液代謝過程來看,身體的淋巴系統將水液推動至全身;脾主濕,可以把水液運輸代謝散布至全身;肺主皮毛,掌管水道暢通與毛孔的開闔、汗液的蒸散,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通常脾與肺影響水分的調節,是比較適合調整體質的切入點,如果身體調節水分的能力不佳,常常是脾氣與肺氣虛的關係。
中醫脾肺雙補,趕走濕氣與離過敏,以下是針對肺氣虛、脾氣虛的人調理方式建議:
肺氣虛
肺主氣,開竅於鼻,肺氣虛則易受風寒乘虛入侵。肺氣虧虛者不喜吹風,患者往往一早起床,稍微吹到風就噴嚏連連、鼻水流不停,而且經常容易感冒,且平常走路或爬樓梯,可能就容易喘促無力。中醫治療這類患者多以「補氣固表、祛散風寒」為主,此類患者平時可多飲用「補肺氣茶飲」:黃耆3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1錢,用1000cc水煮滾後小火煮15分鐘,放涼後飲用。
脾氣虛
中醫的「脾」,是指整體消化系統的表現,脾胃運化受到影響的患者,平日飲食可能不定時且營養不均衡,而影響氣血生化,不能上傳水穀精微到肺,致使肺氣偏虛,且影響水液代謝,體內濕氣重。過敏發作時鼻塞鼻脹明顯、鼻涕清稀,而且量特別多。此外,也常容易腹瀉、腹脹、常覺頭昏腦筋不清楚,若是兒童患者還可能合併長不高、長不胖等問題。中醫常以「補氣健脾、祛濕化痰」來治療此類患者。平時可多服用「健脾去濕氣」的四神湯來補養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