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表示,公司相信其在微控制器領域的市場份額約為35%。該公司發言人高孟華對於全球過度依賴台積電的說法提出不同的看法,指出半導體供應鏈上有許多專業化領域。
美國、歐洲和中國正在力爭降低對台灣晶片的依賴。雖然美國擁有英特爾公司(Intel Co.)、英偉達(Nvidia Corp.)和高通公司(Qualcomm Inc.)等本土巨頭,而且在晶片設計和智慧財產權仍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但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c.)的數據,美國現在只佔全球晶片製造業的12%,較1990年的37%大幅下降。
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基礎設施計劃中,有500億美元是用來幫助促進國內晶片生產。中國已將實現半導體自主化作為國家戰略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作為歐盟1500億美元數位產業計劃內容一部分,歐盟爭取到2030年讓其5G晶片產量佔全球產量的比例達至少20%。
英特爾今年3月宣布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新建兩家晶片廠。知情人士稱,英特爾宣布此消息的三個月之前,該公司時任首席執行長斯旺(Bob Swan)曾乘私人飛機前往台灣,以確定台積電是否會接下英特爾最新一代晶片的部分製造業務,合約的潛在價值是以數十億美元計。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高層非常希望接下這份大單,但無法全盤接受英特爾的條件,而且在價格上也有分歧。該知情人士稱,相關談判仍未敲定。
結果今年1月斯旺出局了。在因一系列戰略問題導致出現可能高度依賴台積電的結果之後,英特爾正設法重整業務。目前英特爾市值約2250億美元,還不到台積電的一半。
由於汽車工廠關閉以及因此產生的收入損失,美國和德國也呼籲這家台灣晶片生產商擴大供應。在當前這場缺芯困局中,汽車產業首當其衝。
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5月曾召集晶片和汽車生產商開會討論相關問題,晶片供應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缺芯問題仍在發酵,美國汽車生產商認為他們還沒有看到台積電詳細的增產計劃。
而台積電方面表示,公司已經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與2020年相比其微控制器產量增加了60%。
財力雄厚
分析師稱,整個產業的大趨勢,加上台積電高度進取的企業文化及雄厚的財力,代表短時間內打造一個更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鏈難度很高。
半導體產業已經成為技術非常複雜和資本密集的產業,一家生產商一旦落後就很難再追上。有些公司花費數十億美元計算的資金和多年時間進行嘗試後,可能會發現技術差距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