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觸舉重這項運動之前,陳葦綾自認她人生的寫照,就像是一顆路邊不起眼的小石頭,但她希望用自己的故事讓所有人知道,就算只是顆小石頭,一樣能靠著努力去抓住機會。
陳葦綾父親過世得早,是靠著母親一手拉拔長大,她的身高僅150公分、體重才47公斤,看起來與菁英運動員似乎搭不上關係。剛開始接觸舉重時,很多教練也不看好她能撐起一片天,但她說:「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個運動,而且我想改變。」
靠著後天苦練,陳葦綾在2008年北京奧運一舉成名,當年拿下銅牌的她,去年才獲知被遞補成奧運金牌。她坦言:「這消息算是解救了我,因為里約奧運帶給我非常大的痛。」
里約奧運前1個月,陳葦綾因左肘韌帶撕裂,訓練抓到60公斤都很難,加上賽前大傷對她備戰心情也造成很大影響。她說:「如果不是肘傷,我相信里約奧運要拚前三不是問題。」
奧運前受傷,陳葦綾大可選擇放棄,但她決定咬牙苦撐,每天清晨5時到重量訓練室報到,練到8時再搭車到高雄長庚接受高壓氧治療。她獨自苦練的身影,被當時國家訓練中心執行長邱炳坤多次撞見。
邱炳坤說,自己像個習慣早起的「老人」,睡醒後就會在園區內散步巡視。他透露:「我每次都在5點50到6點多會晃到重量訓練室,每次都看到她一個人在訓練。」
有一次,邱炳坤實在忍不住,跑去問了陳葦綾為什麼這麼早起,陳葦綾回他:「因為我之後要去治療,我必須自己找時間做訓練。」
陳葦綾自律又充滿韌性的心理素質,讓邱炳坤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姑且不管陳葦綾說了些什麼,光是她這種精神就讓人感動,坦白說她沒有最好的條件,但是她有最好的拚戰精神。」
一邊治療一邊訓練,陳葦綾仍帶著傷勢站上了里約奧運,可惜她僅繳出抓舉81公斤、挺舉100公斤、總和181公斤,在12名參賽選手中排名第7,其中拿手挺舉前2次試舉都被裁判認定曲肘不算,靠著最後一舉驚險過關。事後她很難接受,自己這麼努力,為什麼會在最重要的比賽前夕受傷,這項打擊讓她心情盪到了谷底,久久走不出來。
里約奧運結束後不久,國際奧會針對過去的藥檢報告重新「翻盤」,陳葦綾得知有可能遞補為北京奧運金牌,心情就像洗三溫暖一樣。她承認:「這個好消息把我的壞情緒全部一掃而空,也讓我重新反思里約奧運結束後,我不該這麼消極悲觀,本來我連上台的機會都沒有,我很努力才能夠站上這個舞台,我覺得自己已經發揮了200%。」
幸好陳葦綾後來也順利遞補上金牌,彌補了里約奧運因帶傷而表現不佳的遺憾。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