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就去打工、去當家教,要自己想辦法翻身啊!」她用2個案例,打臉這種建議多傲慢

2018-04-06 07:00

? 人氣

有趣的是,我所進入的田野,這樣的問題,根本不會被問出來。我的田野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被詢問、被記錄、被轉化成學術概念與論文,發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在碩士論文中,訪問了一個又一個,前仆後繼飛向夢想之地打工的年輕人。他們流汗,流血,流動著他們的勞動力,成就了他國的出口貿易。賺進了大筆的金錢,明白了努力會有等值的代價;然後回來台灣,回來這個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的家鄉。

他們也成為統計數字,變成台灣青年赴澳洲打工度假的人數節節上升,這樣一句話。輿論從支持鼓勵到訕笑歧視,最終,停留在天平的另外一端,負面的那一端。或許沒有多少人意識到,打工度假的青年,並不是同一類的人。他們有經濟資本、文化資本、象徵資本上,根本性的差異。沒有人在意,所以,也就沒有任何他們相關的後續報導。去揭示他們回來台灣後,種種的不適應以及衝擊。只是把他們再度丟入青年的統計數字,扁平化所有的青年。成為上一代的人不停著講幹話的對象,讓世代、階級一直對立。

政府將資源投入在各式各樣的研究、調查上,為的是推動一個更好的未來。這些優秀的研究所揭露的現象,應該要被放入法律之中,要進入議事殿堂,讓在位者看到,進而訂定相關的政策,改善現在的狀況。讓更多在統計數字中,生活著、掙扎著、深陷著的人,有喘息的空間,有被救贖的可能。那些我無法忘記的受訪者。特別是那位辭去工作,前往澳洲打工度假,卻失敗收場的受訪者。當時社會上瘋傳護士吊點滴上工的照片,我也只是輕描淡寫的開玩笑,講出這個事件。受訪者也是淡淡的笑著說:「我也是吊點滴上班喔,休息太慢了,這樣比較快。我還年輕,就這樣子,那怎麼辦?所以我想反正都很累,去澳洲說不定可以活得像人一點。」

人類為了獲得生活材料,所以出賣勞動力。最終,人不像人。

作者簡介|  張慧慈

從以前就很愛寫東西,因為寫東西不用成本。也很愛講話,多次因為講話受到處罰。使用語言,進而文字,是屬於我這個階層,這個世代,最簡單的事情。為了讓文字跟語言更有創意,發揮雙子座的性格,學這個學那個,曾經擁有就好,不在乎要學到長久。存錢買廉價機票,出國去玩,去工作,去做一切CP值最高的嘗試。不停的修練,提高熟練值,努力通過各式各樣的副本。相信自己最終一定可以破關,成功完封。目前在古蹟裡擔任科幻作家。

本文經授權選摘自大塊文化《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我這樣轉大人》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