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女士對我說起她的兒子,雖然現在是個健康的成年人,但他整個青少年時期幾乎都在嗑藥,好幾次因為嗑藥過量差點死去。「一開始我的反應很激烈。我替他做了許多事,因為我討厭看到他一副行屍走肉的樣子,幸好後來我學會保持距離,」她說。「他是我的老師,教我怎麼放手。」
這位女士學會用不同角度看待痛苦的經驗—那些出人意料、我們不想要的經驗。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是老師還是敵人,關鍵在我們。痛苦的經驗是我們命運中重要的關卡還是錯誤,關鍵也在我們。
順服
我學會放手,是因為多年前我不知情地嫁給一個酗酒成性的人。有七年的時間,我拼命地想控制丈夫喝酒的習慣,把自己與身邊每個人搞得快瘋了。幾年下來,我把自己完全耗盡,努力想改變情況,但是後來我發現改變他不是我該做的。
我該做的是順服自己的本性、順服事物原本的狀態。
我一度天真的以為,只要我放手、保持距離、順服,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完全沒想到原來這些事要花一輩子的時間練習。這個經驗只不過讓我開始發現,很多事是自己無法控制的;我費盡心思想要控制的事情,反過來控制了我。
看一個問題就好像閱讀一本旅遊指南。旅遊指南會建議我們什麼值得看、什麼要注意,以及其他私房訊息。但是閱讀旅遊指南和實際旅行不一樣。資訊很重要,但改變需要親身體驗。
我們可以找很多資訊學習該怎麼設立界線,但是我們的界線究竟應該設在哪裡,最後還是得從混亂、痛苦的經驗中體會。
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和學數學不一樣。雖然訊息很實用,可能也很重要,但是照顧自己不只是用大腦想想就可以了。
「改變」是要透過「經驗」。生命終究會自行找到出路。我們都是這樣成長的。生命會自然開展、自然演變,提供不同的環境讓我們學習。我們不用控制過程,過程自會改變我們。
當別人對我們訴說他們有多痛苦,跟對方說「照顧自己,不要當個受害者」很容易。但是,怎麼做才算照顧自己,這對正要學習怎麼照顧自己的人或者這樣做已經好些年的人來說,同樣傷腦筋。正當我們以為對生命已經很了解了,生命卻來個大轉彎。我們去年採用的方式,現在可能不管用了。這表示我們的做法該改改了。我們現在遇到的情況或許和上禮拜很類似,但是做法卻可能完全相反。某種情況下我們與某人的應對方式是理想的,但換個場合可能就不適合。
照顧自己的方式沒辦法濃縮成一套規則,如果有人跟你說可以,不要理會。
你可以決定怎麼照顧自己
照顧自己的方式不斷在改變、不斷地演化。我們活著的每一刻都要很清醒、活在當下、愛護自己、認真過日子。大家的問題可能是:孩子叛逆、與父母親關係不好、談過幾段感情皆災難收場、被信任的人背叛、照顧生病或將死的父母或另一半而疲累不堪。但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生的上一刻與下一刻不會相同。」世上沒有兩個人會完全一樣。照顧自己的基本道理是一樣的,但是到底應該怎麼做,什麼時候可以這樣做,則依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