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整體條件很出色的男生,對一位女生產生了好感。這個男生是大企業的正式職員,擁有令20多歲的年輕人稱羨的工作。家境也不錯,最重要的是,他不僅相貌出眾,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暖男。周圍的朋友都跟女生說,白馬王子自己上門了,真羨慕妳啊!
然而,身為當事人的女生,卻對男方釋放的善意懷有戒心,約會時一刻也無法放鬆。她總是提心吊膽,怕對方知道自己的缺點後會感到失望。女生的緊張與不安,男方自然也感受到了,他見到女生尷尬的態度、難以親近的樣子,認為對方對自己沒有好感、不信任他。最後,失望的他就漸行漸遠了。
男方的離去,雖令女生感到遺憾,但另一方面她又鬆了一口氣。她知道對方是個好人,但兩人在一起時,她總是感到緊張,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感到很不自在。
不久後,這名女性遇見了另一名男子。這次是個外貌、性格、能力各方面都明顯不足的男人。朋友們知道這名男子展開了追求攻勢,紛紛勸她避而遠之。然而她的反應卻與先前大有不同。
新男友是個對待女性十分粗魯、前途茫茫的人。但卻不知為何,她感到一點都不陌生。跟他在一起時,和先前交往過的男人完全不同,她絲毫不感到緊張。男人身上的熟悉感與安心感,讓她受到吸引,在不知不覺中,她走向了婚姻之路。
「他身上有著跟我們家男人相似的感覺。」
諮商時,我問她是什麼樣的安心感,她如此回答。她在父親有暴力行為與兄長酗酒的家庭下成長,而新男友之所以讓她感到安心,正是因為潛意識早已習慣了父親與兄長的模樣。
我們會受自己最為熟悉的人事物所吸引,也感到最自在。而天底下沒有比童年的家庭經驗更令人熟悉了。所以,選擇另一半時,我們也會在自己未察覺的狀態下,希望能透過對方來重現兒時家庭的樣貌,這就稱為歸鄉症候群(the going home syndrome)。
無論小時候的家庭經驗是正面或負面,我們都會選擇能重現與童年經驗相似的人。有許多年輕男女,嘴上說討厭令人煩悶、看不見未來的家鄉,毅然決然地跑到大城市,接著就職、結婚,久久才回到家鄉一次。
然而諷刺的是,這些人再次回到家鄉後,再也不感到厭煩或鬱悶,而是彷彿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地方般自在。也許童年時家庭並不和睦,或者家庭內有的只是暴力、漠不關心、衝突,但那個地方仍會引起與家鄉相似的情感。
因此,在父母漠不關心的情況下,孤單成長的這些人,很可能會不自覺地選擇對自己毫不關心,讓自己感到孤單的人做另一半。成長時受到家人指責、冷落的人亦是如此。我們便透過這過程,再度回到了兒時的家。
明明不是什麼好的記憶,為什麼要回到過去,讓痛苦的人生一再循環呢?這是因為潛意識想要解開兒時家庭的衝突枷鎖。
作者|催光鉉
韓世大學諮商研究所教授暨創傷家庭治療研究所所長。延世大學研究所畢業後,於德國波昂大學取得家庭諮商學的博士學位。之後在波昂大學附屬醫院擔任臨床諮商師,並於Ruhr家庭治療中心擔任家庭治療師,接觸到歐洲各國無數家庭的衝突與傷痛。回到韓國後,在創傷家庭治療研究所替無數問題家庭諮商,並致力於創傷家庭治療的普及、幫助人們治癒心靈。其他著作包括《家庭的發現》、《我想拋棄男人》、《玩偶治療》、《組織家庭治療》。
在多元的家庭治療方法中,作者尤以鑽研創傷家庭治療為主。作者表示,留在我們內心最深的傷口,大部分皆與家庭有關。長期研究家庭問題的他認為,不只家庭內經歷的問題,生活中的不幸、低自尊感、不良的人際關係等的根源均存在於家庭內。創傷家庭治療的焦點,在於彼此懷抱著原生家庭傷痛的夫妻,在組成新的家庭時,隨著複雜情感的交織,互相造成傷害。
本文經授權轉自大樹林出版《家人的第二張臉孔》(原標題:她之所以拋棄績優股的原因)
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