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種生活,年紀小小就要離開父母到很遠的地方,天還沒亮就要起床、一碗白飯配上一杯奶茶就是一餐,你會避之唯恐不及還是躍躍欲試?大多數台灣人的答案恐怕不言而喻。
然而在喜瑪拉雅山上,這卻是一群地位相當尊貴的人每天的生活,雖然每天只有粗茶淡飯,但他們的心靈卻充滿富足與感激。他們是一群女尼,在當地被尊稱為「尊瑪」藏語的意思是「高尚純潔的女性」,也是藏傳佛教對出家女性「安尼」的尊稱。
一個人揹著攝影機,林麗芳導演獨自走上了印度喜馬拉雅山區,造訪了位於斯皮提(Spiti)、拉達克(Ladakh)及達蘭沙拉(Dharamshala)三個寺院,遇見一群相當特別的女性。她們是藏傳佛教的女性出家眾,在物資匱乏的山區,這些安尼們過著遺世而獨立的生活,卻依然心繫貧苦的眾生。追尋著她們的腳步,林導演度過了一個永生難忘的夏天。
三間寺廟,三種不同的生命故事
她的第一站是拉達克的安尼協會,Dr.帕莫是當地第一位女藏醫,由於父親因病過世,她很早就立志當一位醫生,救治貧困的人們。她的眼神溫柔慈愛,會握著病人的手安慰病人,且希望有一天能夠蓋醫院、幫助更多人。
提到一般未出家的女性,帕莫體會到她們不能受教育,只能認命地嫁人、在養兒育女與繁忙的家務勞動中過一生,這樣身不由己的命運令她悲傷落淚,苦人所苦的慈悲心,令人動容。
林麗芳的第二站,是斯皮提的楊金秋林寺院,裡面有著許多從小就出家的安尼,這些安尼們在寺院中生活與學習,過著嚴謹而有紀律的生活,林麗芳在這個寺院中,與安尼們共同生活了一個月。住在寺院的時期,她曾驚訝於寺院飲食的簡樸,一餐只有一碗白飯配上一杯奶茶,還是其他女尼告訴她「開動了」,她才知道在物資匱乏的喜瑪拉雅山上,這樣的粗茶淡飯就是一餐了。
而這些每天起得比太陽還早的安尼們雖然看似與世隔絕,卻會定期與其它寺院舉辦辯經交流法會,以辯論的方式來討論佛法與經典,她們也相信「學辯經,是為了眾生」藉著探討佛陀及古德聖賢的文字,悟出更多智慧。儘管飲食清淡,但安尼們的精神與活力,卻震懾了林麗芳的心。
她的最後一站,是達蘭沙拉的卓瑪林寺院,這座與前面兩座寺院相比最為現代化的寺院,有著許多立志成為「女格西」的安尼們,德烈汪莫是其中的一個。格西是一種宗教學位,在藏傳佛教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相當於佛學博士。長久以來由於藏傳佛教的比丘尼傳統斷絕,能獲得「格西」頭銜的全為男性比丘。但在達賴喇嘛的推動之下,女尼們有了成為歷史上第一批「女格西」的機會。包含德烈汪莫在內的二十個女尼抓住了這次機會,在十七年的佛法學習後,於2016年通過了為期4年的考核,成為西藏歷史上首批「女格西」,改寫了藏傳佛教的歷史。
《尊瑪、尊瑪:我和她們在喜馬拉雅山的夏天》是林麗芳繼《朝聖者》、《心子》兩部關於藏傳佛教的紀錄片之後,所推出的第三部曲。
在連空氣都稀薄的高山上,邂逅了這些充滿智慧與慈悲心的尊瑪,她們的生命故事給予林麗芳相當珍貴的心靈啟示。她也形容這段旅程是「一場身體與心靈的大旅行」,在這樣陌生的高山上,連走路都異常艱辛,更遑論用攝影機進行拍攝。但林麗芳卻在這種環境中挺了過來,獨自一人完成了這部題材難得的珍貴電影。
拍完了這部電影,林麗芳在結尾說道:「多,是一種少;少,是一種多」,一簞食、一瓢飲的生活,真的等於匱乏嗎?林麗芳從安尼們的身上,看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尊瑪、尊瑪:我和她們在喜馬拉雅山的夏天》現正熱映中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