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年積極參與司法改革 改變一定有希望

2021-09-01 14:07

? 人氣

若是司改之路已非行不可,現在的年輕人更要積極期許在不久的十年之後,自己所承接下來的國家,要走向什麼樣的願景。(圖/pexels)

若是司改之路已非行不可,現在的年輕人更要積極期許在不久的十年之後,自己所承接下來的國家,要走向什麼樣的願景。(圖/pexels)

台灣司法改革之路走得顛簸,人民對司法不信任也節節敗退,台灣司法改革究竟該怎麼改,才能真正許未來世代一個有希望的未來?才能真正讓司法變成全民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就職演說裡提及,「我們的司法已經失去人民的信任。年輕人的未來是政府的責任。如果不友善的結構沒有改變,再多個人菁英的出現,都不足以讓整體年輕人的處境變好。」事實上,蔡政府自上任後力推司法改革,民調卻沒有給予正向的肯定。

人民參與助司法民主化  法官評鑑制度也要配套修正

對此,台灣青年協會理事長張育萌指出,「一般民眾對於法律採取推定證據裁判是沒有疑義,卻對法官的『自由心證』有不少存疑,因自由心證衍伸出的不同標準,就無法維持判決的穩定性。」從1990到2000年,台灣民眾希望能將威權的司法體系逐步變成司法民主化,然而在司法可能漸漸走向民主化之時,「卻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司法人員的心證過度不一及整個司法界的裙帶權貴司法結構問題,像是近年來,社會發生不少證券交易法的不合營業常規交易罪跟特別背信罪的案例。其實對於人民來說,最基本的一件事就是要統一見解,即便不合常規交易罪、特別背信罪兩罪常相隨,可以從重論處,仍是要朝統一見解方向進行。」

表.
 

目前,對於法官的約束,除了法官法或法官倫理守則等規範外,現行制度下的實際評鑑,仍是在司法系統裡面。「儘管人民能監督民意代表、監督政治人物,卻沒有辦法實際監督法官。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國民法官之所以需要立法的原因。」張育萌說表示自己認同國民法官制度上路試行,但前提是千萬別讓它淪為形式。

以石木欽案為例,「最後能夠介入的人就是監察委員,不過監察委員最多能做也只是彈劾,並非實際的懲戒,這便是整個司法體系都必須要改革的問題,而最最根本的改革之道還是要讓人民參與,畢竟這是民主化必備過程。」他再強調,「但法官本身的評鑑制度,或者是法官的淘汰制度都沒有進行改革的話,法界基本上就沒有辦法開始改革。」

張育萌希望藉由台灣青年協會與司改會一起倡議國民法官制,使現行制度問題能夠有更多討論的機會。(圖/張育萌提供)
張育萌希望藉由台灣青年協會與司改會一起倡議國民法官制,使現行制度問題能夠有更多討論的機會。(圖/張育萌提供)

司改之路  總統、法務部部長、司法院院長為最關鍵的三頭馬車

從2019年,台灣青年協會便與司改會一起倡議國民法官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藉由這次試行,在未來能夠有更多討論現行制度問題的機會外,在整個司法改革的進程,也建議應該要有一個期程上的規劃。例如:若國民法官參審最後的成效不彰,要再試試看陪審制嗎?還是就會回到過去的封閉體系呢?所以司法改革迫切需要一個明確的時程表。再來就是在整個評鑑的制度,或者是終身職法官的淘汰也該有相關的配套。」張育萌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