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取暖

2018-02-07 15:38

? 人氣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每個人遭遇問題時,第一的反應都是「否認與抗拒」。(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這在失戀故事上是這樣,這在工作的不愉快上也是這樣。這也造成很多人雖然不滿現況,卻就只是邊抱怨、邊繼續留在那不滿環境中十年、二十年。他們靠著別人的認同,就又說服自己還是不要變動的好。但留得越久,人將越難脫出。因為人會越來越難對自己交代過去整段的沉沒成本。換言之,一開始就沒勇氣自我面對的人,十年二十年後只會帶著更強的委屈、更咬牙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人生若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沒錯、自己是好人、自己很委屈,這還有甚麼意思呢?所謂幸福、所謂成功,不都在這證明過程中犧牲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所以,任何變動的第一步其實是對自己坦承。 坦承自己其實是悲劇的一個環節、一個因素,並徹底自我調整。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結果必然是過去的自己該擔負一部份責任的——可能自己還有甚麼可以做得更好、可能自己少做了甚麼、也可能是自己該徹底轉換到不同的環境。無論甚麼問題,絕對都有自己可以再改善之處。只想把問題推到他人身上,是一個短多長空的作法。當下心理平靜了,但長期你還是那樣子,下一次就還是可能碰到一樣的問題。

再來,請放掉對「例外的期待」。

以版上常來問失戀處理的朋友,我通常建議都是他們該先「斷絕一切聯繫」。失戀處理其實非常單純,情境大概也不脫那三五種。除了當事人以外,就旁人的眼光來看,「戀情故事其實大多非常平凡」。你我的戀情其實都是大數法則下的另一個類似。

所以呢,失戀故事中對方的心理都不難分析。 避開對方一段時間,通常是最有效果的處理方式。一方面讓自己能冷靜,一方面也避免自己持續糾纏讓彼此負面情緒不斷累積。等到風頭過了,才適合來考慮接下來的策略問題。而且通常等激動的情緒平復了,回頭來看這一整段,自己都會覺得「不過就是那樣一個平凡的男人/女人,當時自己怎麼會這麼激動?」。一旦能這麼想,問題其實根本也就沒了,不是嘛。當時到底誰對誰錯、誰負了誰自然也就毫不重要了。

但無論我們回答得多認真,我發現大部分人幾乎不採行我們建議的步驟,只是一直在同樣的迴圈中繞著。 然後一直回來哭訴:「我又跟他聯繫了,結果發現他對我還是好冷淡」、「我忍不住去偷看她的Facebook,發現他並沒有因為我們分手而傷心」。每每這讓我氣結。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無論我們回答得多認真,我發現大部分人幾乎不採行我們建議的步驟,只是一直在同樣的迴圈中繞著。(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好吧,我也不是不能理解這種情緒。這也是人性的另一個劣根性,就是對「奇蹟的期待」。

雖然理性上知道一切完了,但是心情上還是會希望「自己的愛情跟別人不一樣」,「我是一個例外案例」。會有個小聲音不斷問自己:「會不會他突然後悔了?」 「會不會突然想起我的好?」 「我這麼難過,他應該也會感受到?」 「如果我把之前他送我的禮物再給他看,他會不會想起我們快樂的時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