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吃苦與奮鬥不會大幅改善現況下,最合理的選擇當然是躲在家裡上網、喝酒、與睡大覺。 可是就算衣食無缺的人,還是需要成就感、還是需要創造甚麼的感覺,所以他們會去打線上遊戲,在另一個虛擬的世界當英雄、走出被人景仰的人生…
反過來,我們這些中產階級的孩子,看著他們有的那些物質,心中煞是羨慕。 也因為煞是羨慕,所以「只好」甘願的接受每天六點起床,搭一個半小時的地鐵到學校趕早上九點的課。 每天下了課,晚上七八點才回到家。 雖然當年的我也不想寫功課、也不想準備考試,也希望能有機會去約會去玩樂。 但我們其實沒甚麼別的選擇 - 不把功課寫好、不準備考試,就無法畢業。 無法畢業,那基本上就走投無路了。
所以就算覺得自己資質很差,始終拿不到甚麼好成績,但畢業這件事情總是不能不顧的。 等我離開學校後,也因為有物慾、有各類慾望,也就會「認份」的想在工作上趕快找到自我的定位。
社會其實很寬容,只要你有足夠的動力,而且願意犧牲,加上不要太笨太白目,投入時間後總是能混到個還可以的狀態。 而且有物慾,也會驅使自己繼續往前努力,而非只是滿足於一個安穩的狀況。
我不知道這是好還是壞,但就算到了現在,最少偶爾滿足一個小時候沒能滿足的願望時(遙控飛機、電動主機、整套漫畫、當年想買的某個遊戲、迪士尼樂園、多買一套聖鬥士的聖衣模型等),心裡其實還是快樂的。 並沒有因為小時候沒能完整收集那些,我就缺乏自信、就墮落、就人格發展不健全了(好吧,最後這一點我是沒有很有把握啦)。 相反的,反而因為有很多可以「收集的缺憾」,而覺得人生還有很多事物值得追尋。
事實上,我更覺得,人生應該要像倒吃甘蔗一樣。 父母應該要讓小孩的人生是越來越甜:讓他們在每個人生階段,都覺得自己有比前一個階段獲得更多的東西。
如果小時候的人生甜如蜜,長大後才發現外面的世界滿是挫折,小孩就不敢、也沒有誘因要去外面的世界。 這也是為何這年頭「尼特族」越來越多的原因,因為「上班辛苦得要死,一個月也不過一點點錢,還比零用錢少,去上班幹嘛?」
可是問題在於,若不踏出第一步,沒有穩固的基礎,薪水就永遠不會增長,也永遠不會想出門去工作。 而躲藏越久,跟周圍朋友的差距越遠,也越不可能從頭按部就班的來過一次,人生也幾乎難以有所突破了。
就算父母拿出錢讓孩子創業,缺乏訓練、尤其缺乏對於挫折忍受能力的狀況下,創業失敗後他終究還是得面對世界艱難的那一面。 到頭來,父母反倒變成是拿錢摧毀了孩子心中對自己的認知與信念。 換句話說,無助、挫折、匱乏、辛苦、努力、自我忍耐、自我認同等東西,我們人生中總有個時間是要去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