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在台灣,許多投資人喜歡存股,0056、中華電信、台泥、中鋼或金融股都是眾所周知的「好朋友」。而在國外,則有另一種和股息相關的策略,也就是「股息成長策略」。相較於指數化投資,股息導向策略的投資方式會是更好的選擇嗎?背後又須承擔哪些風險?
現在投資市場對於股息發展出的投資策略,有以下兩種:
一、High dividend yielding method(高殖利率策略):尋找平均4%殖利率的股票,也就是高股息策略
左圖是各國家不同的高殖利率策略的殖利率,右圖是各國家當地平均的殖利率
二、 Growth-oriented equities: 股息成長策略
這種策略選股的方式,是找出過去10~25年之間,股息不斷增加的股票來投資,但是這邊就沒有限定是否為「高殖利率」的特質,事實上,在股息成長策略所找到的股票,大部分是低於全球市場的平均殖利率。
採用這種投資理念,投資人相信在股息成長底下的公司,其基本面的狀況就如股息一樣成長,才能帶給投資人這樣的股息。這些公司往往是已經立足於市場中好一陣子,擁有千錘百鍊的特質,不少是屬於藍籌股的範疇。
股息能創造財富嗎?
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發放的股息能為投資人帶來財富的增長嗎?如果可以,那投資人買進這些發放高股息股票的策略可能是對的,但如果不行,為何要這樣做呢?
對於所有公司,選擇發不發放股息都是一件財務決策,因為發股息就是將現金回饋給股東(投資者)們,但是發放股息這件事情,影響的不是只有股東的手裡多了現金而已,股價是會反映下跌的。
例如原本 A 公司的股價是100元,當他們決定要發放5元當作股息,持有1股A公司股票的YP,會擁有1股A的股票,以及5元的現金。重點是,現在A公司的股票價值,會隨著發放的股息扣掉,也就是所謂的除息,剩下95元。
財富的變化
發放股息前:1股價值100元的股票
發放股息後:1股價值95元的股票 + 5元現金
對於投資人來說,無論有沒有從股票拿到股息,原本擁有的資產不會因為股息發放而有所改變,這說明,股息並不是憑空生出來的!
除此之外,Vanguard統計1997~2016年的全球股票,將他們依照殖利率的高低分成四種族群,發現殖利率的高低與股票的績效並沒有顯著關係,如下圖所示,殖利率最低的股票反而還與殖利率最高的股票差不多。
為什麼投資人採取高股息或是股息成長策略?
這可以分成兩種理由來探討,
一、用來取代原本殖利率高的債券,減少對於利率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