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國賓影城宣布因為租約到期,將結束已有20年歷史、位於微風廣場的微風國賓影城,同時也宣布,去年8月才開幕的台中總太國賓影城也將自10月底開始歇業,目前還沒有明確復業日期。在疫情趨緩、正要迎接復甦時刻,卻做出歇業決定,讓同業也為之譁然。
包括去年底結束的中和環球國賓,以及這兩年陸續結束的高雄美奇萊,全台有數間影院不敵疫情而倒下,但在此同時,卻也有人乘勢擴張,例如全台第二大連鎖影城秀泰,今年底將進駐高雄台鋁,明年1月也要在高雄岡山建立新據點,且都是大廳、多廳的大手筆投資。
有人保守過冬,卻也有人危機入市。疫情,究竟如何改變了戲院生態?
戲院做為電影產業通路的功能,其實正快速弱化。自2016年串流平台Netflix崛起,電影院的話語權已逐漸被削弱。近兩年在病毒干擾下,戲院過去的實體通路優勢更瞬間變負擔。全美最大戲院AMC一度面臨破產危機,悲觀論的人認為未來電影院可能變成只放經典電影的小眾娛樂。
首輪保障映期剩十七天
平台威脅,恐只有大片可播
不僅如此,全球娛樂霸主迪士尼、電影發行巨擘華納兄弟更開始將部分院線片同步在串流平台上架。首輪電影院本來享有保障映期90天的特權,如今也被串流平台壓縮到最短剩下17天。對戲院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未來只會有大片在電影院放映,小眾片、文藝片可能都會直接上串流平台,戲院能放的電影也有可能變少,獨立片商生存會更困難,」本土片商華映娛樂副總經理郭志成分析。
整個電影工業的板塊,由上到下都在劇烈震盪,台灣多數戲院業者如今元氣都還未恢復,無力招架。
數家電影院業者低調表示,先前因三級警戒只能全面停業,營收掛零,後續又有梅花座、禁止飲食等防疫限制。直到9月,漫威電影《尚氣與十環傳奇》、《007:生死交戰》等商業大片陸續上映,人流才陸續回流,但也只占過去的4、5成,「大家已經忘了看電影這項娛樂,大約還要再1個月才能想起來,」一位不願具名的業者表示。
但有資金、有話語權者,卻早已採取積極作為,例如國外有連鎖集團購併小戲院,整合市場。未來,戲院將大者恆大。
秀泰影城總經理廖偉銘表示:「我們在7、8年前就看到了這個趨勢,所以開始推動百貨商場化,將看電影定義為社交活動。」
沉浸體驗鎖定家庭客
要給「非我不可」的理由
該影城近年積極以「秀泰生活」策略拓點,將電影院與百貨結合,鎖定家庭客並積極往台北市以外地區拓荒。近年陸續在嘉義、台中、新北市設立4個據點。「單一、獨棟電影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廖偉銘思考的是,「有什麼其他可以吸引人出門的動力?不能只有看電影這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