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費該定多高?企業許願價遠輸韓國、歐盟 獨家碳定價意向大調查,八成公司喊最多10美元

2021-10-30 09:10

? 人氣

其中,年碳排量達30萬噸以上的碳排大戶,有4成支持10美元,另有4成願意付費達20至40美元之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政府的企圖心,比企業還不如。環保署去年8月曾透露有意仿照新加坡,1噸碳課徵3美元(約合新台幣100元)碳費,遭外界質疑價格過低,是無效碳費,後來才鬆口將再研議。

商周訪問首波可能被列入碳費課徵對象的水泥、石化、鋼鐵等產業後發現,企業雖在意碳費起徵價格,擔心增加經營成本,但更令他們憂心的是,台灣的碳費制度能否真正接軌國際,讓業者產品出口海外時,不必再被課徵碳關稅?

接軌國際比價格重要

碳排大戶:應考量產業差異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在立院備詢時首度對碳價表態,認為每噸若徵收新台幣300元(約合10美元),產業負擔「會滿高的」,經濟部要考量貿易競爭國如韓國,價格不能太落後,「但也不必比高」。

相較目前全球64個實施碳定價的國家或地區,10美元大致接近或超過亞洲鄰近國家如中國部分省市、新加坡與日本,但仍落後於韓國,以及逾半數以上實施碳定價的歐美國家。

台灣碳費不必「比高」,但想要與國際接軌,太落後的碳定價也無法跟上全球趨勢。尤其,各國產業結構、物價、電價、稅費制度不同,不能只憑單一價格來比較。

例如,日本碳定價看似相對低,僅3美元,但日本工業電價是台灣2倍,又針對石油、煤炭、汽油、航空燃料等課徵多種能源稅。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計算,日本這些有關能源加總的「實質碳價格(Effective Carbon Rates)」,其實約達55美元。

「企業繳了多少碳費、做了哪些減碳的努力,這些都要歐盟認可才算數啊,不是我們說了算,」石化公會總幹事何麗君道出產業界疑問,「到底這樣課徵,是不是符合國際制度、被國際認可?」

她直言,例如台灣鋼鐵業的直接碳排量相對低,但國際上還要看電力排碳係數(指用電產生的間接碳排放),「到底台灣碳費訂定,有沒有考慮這些?希望政府要弄清楚,不要只是為了跟國際有交代,就來說服企業繳碳費!」

此外,碳排大戶最希望政府要將產業差異納入考慮,尤其碳排量超過三十萬噸的碳排大戶,在本次調查中更有高達6成,最在意這一點。

「1支手機課新台幣100元,不痛不癢,但水泥業1噸課新台幣100元,我們會很痛!」一位不願具名的水泥業者分析,每生產1噸水泥,就會產生800多公斤的碳排量,因為製程本身的碳排就多又密集,「這不是半導體、ICT產業可以相比的⋯⋯。」

據了解,水泥業者在今年10月初也集體「上書」經濟部,除建議中央制定台版邊境碳費(向進口者收碳關稅),以保障國內業者競爭力,也希望政府考量產業特性來訂定碳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