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三國時代末期,魏、蜀、吳不少名將相繼過世,卻也有許多軍事奇才崛起,曹魏的鄧艾就是新生代的傑出將領,他出身貧賤,卻在大小戰役中屢屢立下戰功,更成為消滅蜀漢的第一人。
然而,立下奇功的鄧艾,最終卻被指控「謀反罪」而處死,落得悽慘結局。究竟鄧艾是真有謀反之心?還是被卑鄙小人陷害?本文將帶你回顧這位傳奇名將的故事…
從小家境貧困,卻展現農業、軍事潛能
鄧艾的出身並不好,幼年時期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患有口吃的他生活困頓,以牧羊維生。長大以後,鄧艾受人舉薦為官,然而因為口吃障礙,最終只謀上稻田管理人一職。
不過,鄧艾一直懷抱著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的夢想,他每到高山、湖泊,就喜歡徒手丈量、繪製當地的地形,甚至鑽研兵法,模擬戰場上的情況,旁人見到這位「軍事宅男」都不停冷嘲熱諷,但是胸懷大志的鄧艾一點都不在意,因為他深信總有一天能一展長才。
受司馬懿提拔,善於屯田開墾、領兵打仗
在地方任官十幾年後,有一次鄧艾奉命前往首都洛陽,當時掌權的司馬懿慧眼識英雄,看出了鄧艾的潛能,以後必定能成為一代名將,於是將他納於麾下,大力提拔。
公元204年,魏國大興土木,準備在淮河一帶展開大規模屯田,以提供戰爭所需的糧食。前往視察進度的鄧艾,向司馬懿提出了屯田策略:
「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穀於許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並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於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
鄧艾認為,屯田積糧是打仗基礎,若能在淮河一帶依循他的調度墾荒,便可以累積十萬兵馬的五年糧食,而後征伐他國將會無往不利,司馬懿聽完後非常滿意,馬上採納了他的計畫。司馬懿死後,鄧艾仍受司馬家族的重用,先後擔任汝南太守、兗州刺史,在他的領導下,魏國的農事生產蒸蒸日上。
而不只在農業生產上一展長才,鄧艾在沙場上更是難得一見的軍事天才,他與蜀漢大將姜維數次交鋒,屢屢讓遠道而來的蜀軍吃閉門羹,儼然就是「姜維剋星」,也因此博得了司馬家的重用與信任。
出其不意偷渡陰平,搶下滅蜀頭功
公元263年,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決定攻打蜀漢,派出手下數名大將分路出擊,「姜維剋星」鄧艾再次奉命率領三萬人對決他的宿敵,而其他將領如鍾會、諸葛緒等則負責進攻蜀漢重鎮漢中,並且斷絕姜維回防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