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串流音樂龍頭KKBOX集團,更名為KKCompany,執行長林冠羣念茲在茲的,就是集團8家公司已圍繞著「創作者經濟」,長出了完整的服務生態系。
到底,什麼是創作者經濟,跟網紅又有何不同?
其實這個詞,近年來受到A16Z等國際知名創投積極鼓吹,甚至搭上元宇宙中的創作風,成了重點趨勢,就連Meta(臉書)創辦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宣示轉型為元宇宙公司時,都說:「當我們建設元宇宙,我們就必須專注為創作者解鎖賺錢機會。」
它指向一個人人都將變成創作者的未來。對比目前臉書、Instagram等社群平台收割了用戶產製的內容與行為數據,賺走最大筆財富,網紅們只能賺微薄的廣告費。現在,隨著科技更普及易用,訂閱制興起,除了網紅,一些學者、記者、健身教練、老師等個體戶創作者,也開始透過發行內容來賺錢。
而元宇宙與NFT等新商模的出現,更為此風潮強力助攻,開啟了創作者可發行藝術NFT、製作元宇宙3D虛寶的獲利變現道路。
亞洲串流之王林冠羣到底怎麼看這趨勢?為什麼讓集團所有公司全部「梭哈」,重兵布局創作者商機?以下是他接受商周專訪口述內容摘要。
什麼叫作創作者經濟?目前在網路上靠創作內容獲利的,一般估計全球約5千萬人,1年總產值大約1千億美元,我叫這些是專業創作者,可是這定義我覺得未來會改變,就像我兒子常問我:我將來可不可以變YouTuber?因為那就是他的電視,他想要變電視明星。所以我認為,把臉書、YouTube、抖音、Twitter等大型社群網站用戶數加一加,全球每月活躍用戶數有40多億人,我們都在上面po內容,這40億人都將是內容創作者。
創作者經濟就是更進一步的分群,將現在的分眾切得更細、更個人,讓大家能更直接的把自己的創作變現。以前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拍影片,要用上好幾台攝影機,現在他拿著手機就能拍,這就是科技普及化,人人都可以開電視台,這造成眼球的重新分配。創作者經濟下,就會出現各種個體戶或中小企業,成功獲取眼球。
演算法綁架、流量難變現
兩痛點促使創作者經濟到來
未來世界會往創作者經濟邁進,是因為當前創作者內容變現有兩大痛點無法被滿足。一是大平台如臉書、Google控制了演算法,我的好朋友(OURSONG共同創辦人)吳柏蒼搞獨立樂團,好不容易在臉書吸引了7萬個粉絲,可是貼文要賣演唱會的票時,卻只有3%臉書粉絲能看到,再貼1次,臉書就問你要不要買廣告。
我們幫社群網站創造內容,它卻把我們的內容拿去賣廣告,又把廣告拿來給我看,這不太對吧?有能力聚眾的人,也常常覺得不公平:為什麼我的會員、粉絲數無法再成長?為什麼演算法一變,我的互動就變得這麼低?所以大家自然想要有自己的媒體、自己的通路,等於是直營店,可以百分之百知道我的會員樣貌是怎樣,100%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