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那魯道死後悽慘!遺體被日本做成標本,供萬人參觀玩味…43年後還被用「漢人儀式」下葬

2021-12-14 11:36

? 人氣

霧社事件結束後,莫那魯道的遺體被日本當成「標本」在學術機構、展覽會公開展示,直到43年後才被國民政府下葬。(合成圖/取自Wikipedia)

霧社事件結束後,莫那魯道的遺體被日本當成「標本」在學術機構、展覽會公開展示,直到43年後才被國民政府下葬。(合成圖/取自Wikipedia)

《賽德克巴萊》的電影從2011年上映至今依然有眾多討論,也深深影響我們對霧社事件的看法,在1936(昭和11)年由南方土俗發行所出版的文章:〈莫那魯道的最後〉,敘述了莫那魯道奮勇抗戰,最後選擇自殺前的一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家族十六人在穀倉內集體上吊自殺後,莫那魯道殺害妻子以及孫子之後,之後,在如雲海一般的森林深處,一處無人知曉的地方消失,接著聽到森林中有一聲槍響,他用三八式步槍自盡……  

這就是莫那魯道的最後了……是嗎?大家有沒有想過,莫那魯道的遺骨在那之後會被怎樣對待呢?

莫那魯道(中)。(圖/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提供)
莫那魯道(中)。(圖/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提供)

靈魂踏上彩虹橋,但遺骨還未回故鄉

針對這個問題,疑案辦的調查員仔細一想,就想起南投仁愛鄉霧社不是還有一處霧社事件紀念公園,以及莫那魯道之墓嗎?從莫那魯道自殺,再到下葬墓園,這中間難道是敵人日本人特別安置的嗎? 不可能,要知道當時日本方面,連臺灣總督都因霧社事件而引咎辭職,而且雙方都損失慘重,日本政府更將霧社事件當作一場「動亂」來處理,那被認為是「動亂首領」的莫那魯道,其屍體自然就不會受到隆重的紀念與下葬了。

鎮壓霧社事件衝突後臺北方面支援部隊至臺灣神社參拜照。(圖/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提供)
鎮壓霧社事件衝突後臺北方面支援部隊至臺灣神社參拜照。(圖/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提供)

而這個莫那魯道之墓,其實一直要到中華民國政府的1973年才成立,從1930(昭和5)年的霧社事件算起,隔了43年莫那魯道的屍骨才被安置,那問題來了,將近半世紀,莫那魯道的屍骨下葬前,到底在哪裡? 根據吳俊瑩的研究,這副骨骸,其實一直躺在台大人類學系。目光切到1973年,臺北臺灣大學,當時臺大考古人類學系(今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的代主任李亦園在校內寫信給校長寫道:

……本系同仁以為此一烈士之骨骸不宜收藏於研究機構,實應歸葬於其故鄉,建立墓園,以供後人瞻仰。……

這一烈士骨骸,其實就是莫那魯道之骨!原來,莫那魯道死後骨骸的旅程,竟然有一站來到了學術機構內,從南投來到了臺北,從祖靈之鄉來到了繁華都市。而這趟旅程,長達43年之久,又令人覺得驚訝與哀傷,這中間發生了甚麼事情呢?

1933(昭和5)年莫那魯道屍骨被發現的報導。(圖/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提供)
1933(昭和5)年莫那魯道屍骨被發現的報導。(圖/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提供)

殖民統治對反抗者的極致利用

這一切要先從霧社結束事件後的1933(昭和8)年說起,一位賽德克人在打獵途中在馬赫坡溪的洞窟內發現一把三八式步槍,以及一副骨骸,骨骸幾已成白骨,但一腳的骨骸上仍有表皮附著,有木乃伊化的現象。身上遺物有公醫帽、銀腕環、蕃刀,與蕃人用的煙管。 報案後而來的警方,也藉此推定應該就是莫那魯道的骸骨,一番調查後,警方將遺骨移往川中島部落,該部落是霧社事件後活下來的「反抗蕃」被強迫集體居住之處,也是莫那魯道女兒──馬紅莫那的居住處。經過馬紅莫娜指認後,確認該骨骸是莫那魯道本人。接著,骨骸與遺物再被交給上層機關能高郡所保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