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瘋牛行情狂奔,即便偶遇逆風仍舊站穩萬八關口,股民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些股票迄今依然躺在地上。如今,本土疫情逐漸升溫,加上美國聯準會(Fed)鷹姿勃發,深怕受傷的投資人,又該如何自處?
根據彭博資料顯示,去年台股含息報酬率將近27%,各大類股中,尤以運輸類股表現最為亮眼,還原權息後的漲幅超過170%,其餘多數類股也有10%~40%不等的漲幅,生技醫療則在原地踏步,但這還不是最慘的,汽車、油電燃氣繳出負報酬,看著頭也不回的大盤,只能站在一旁乾瞪眼。
回顧台股這一年來的驚奇之旅,凱基台灣精五門基金經理人施政廷分析,由於疫情導致供給面吃緊、價格上揚,運輸、陶瓷玻璃與造紙類股雨露均霑;半導體族群則是受惠美中貿易戰火未歇,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聚落,加上疫情相對輕微,不僅推升整體企業獲利成長性,相關類股的評價水漲船高,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
異軍突起的中小型股同樣值得關注,主要因為歐美國家受到疫情影響相對嚴重、景氣復甦緩慢,台灣經濟表現一枝獨秀,使得中小型股獲得表現空間,目前估計2021年台灣加權指數企業獲利年成長率高達50%~70%之間。
週期性產業難以延續強勢表現
邁入2022年,股市恐怕不會再像之前這麼好過了,眼看大盤位處歷史高點,有些人只敢期待躺在地上的股票落後補漲,有些人則是主張應該汰弱留強,小散戶究竟該怎麼面對接下來的行情發展?
中信投信國內投資科主管李俊毅指出,電子產業將引領主要的成長動能,雖然通膨有利於原物料、資產與金融,但去年已有明顯漲幅,這些週期性產業的股價比較難有延續性的表現。
而在電子產業中,持續看好半導體上游、電動車相關供應鏈、高速傳輸、網通及關鍵零組件等,主流題材將從漲價議題轉至長線需求展望樂觀的族群,去年受到缺料壓抑成長的行業,也可望否極泰來。
針對市場熱議的元宇宙與碳中和題材,李俊毅認為會是長期趨勢所在,投資人應先聚焦半導體、5G、AR/VR、AI、高速傳輸、伺服器、綠能/節能等相關供應鏈。
傳產類股方面,受到疫情影響的消費服務業可望逐漸回溫,而且供應鏈的集中度提高,預期個股表現差異擴大,建議投資人「選股不選市」。
「贏者全拿」勢不可免
施政廷分析,受到疫情持續影響,未來各個產業中的龍頭企業走向「贏者全拿」的趨勢愈來愈明顯,台灣競爭力強的產業與公司可望在這一波景氣復甦、疫情受惠題材中脫穎而出,投資人最好採取「選股優於選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