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算利教官」的存股達人楊禮軒,在2004年之前房價低迷時,以買房當投資,後來房價越來越貴,他注意到一些上市櫃公司的年股息殖利率高達5%以上,遠高於銀行定存利率,因此自2007年開始長期存股,這不僅讓他在2014年、41歲時就能從教官一職提前退休,每年股息收入也越來越多,2021年約250萬元。
近年台股大盤來到高檔區,先後歷經中美貿易戰、科技冷戰、新冠疫情、聯準會加速縮減購債的衝擊,大盤及許多個股的波動風險明顯上升,但楊禮軒都能持盈保泰,因為他每次買股之前,都已經做好風險評估,同時以「非景氣循環股為主,景氣循環股為輔」的方法建立投資組合。
「配置高比例的非景氣循環股,可以讓你擁有穩定的現金股息被動收入,不受景氣逆風影響。」對於已退休的楊禮軒來說,擁有穩定的股息收入很重要,如此一來,一家四口在景氣不佳時依然可以靠股息過正常生活。
新手先存非景氣循環股
搭配景氣循環股賺價差
楊禮軒建議投資新手,一開始可以學他那樣,只買非景氣循環股,例如電信、有線電視、天然氣等類股,「不論景氣如何,這些公司的獲利都不會受影響,即使2008年遇上金融海嘯,獲利也沒衰退,每年配息穩定,股價相對抗跌,對新手來說比較抱得住。」
不過,多數個股都是景氣循環股,他建議進階的投資人在景氣低迷、市場悲觀時,布局一定比例的景氣循環股。「景氣循環股通常以3~5年為一個循環週期,它們在順風時股價往往翻倍漲,甚至大漲2、3倍以上,所以我不會在順風的高點進場買,反而會在逆風時買進產業領頭羊,通常耐心等待3~5年,如果股價翻了1倍,就相當於領取了20年股息(以每年股息殖利率5%計算),何樂不為呢?」
楊禮軒解釋,市場供需決定了廠商的利潤,當一個產業很好賺時,廠商紛紛擴產以賺取更多利潤,然而,一旦市場供過於求,就開始殺價競爭,廠商面臨產能閒置還要提列折舊費用,體質好的公司在殺價競爭過程中容易存活,體質較差的公司,則因不賺錢或越做越虧,最後被迫關廠退出市場,存活下來的公司就擁有了定價權,景氣循環就如此的周而復始。
例如,5年前韓國的韓進海運因貨櫃海運供過於求,撐不下去宣告破產,國內的陽明(2609)因連年巨額虧損大幅減資,但陽明、長榮(2603)、萬海(2615)等貨櫃海運公司度過了低潮,在這2年疫情下反而迎來了榮景,獲利大爆發,帶動股價暴漲。
貨櫃海運景氣大好,貨櫃海運公司紛紛加緊造船、造櫃,未來一旦供過於求,航商勢必得殺價吸引客戶,而股價通常會提前反映,這也使得國內三大貨櫃海運公司股價從谷底大漲10多倍之後又大跌,許多散戶高價買進搶當「航海王」卻慘遭套牢,顯示景氣循環股不適合在景氣大好、股價大漲時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