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每一個超級英雄或者超級反派都可以看做一種精神病患,猶如每個罪犯都可以看做是城市的症狀,電影的真正看點也就出來了,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了這樣的症狀?我們可以看見角色是如何還沒被他們的症狀給徹底影響,還沒在造型上徹底浮誇化的時期,電影取材自數本比如《蝙蝠俠:第一年》、《蝙蝠俠:自我》等關於蝙蝠俠內心探索的漫畫,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問題就不是「這個角色最終會如何」不,我們都知道蝙蝠俠最後大概會變成什麼模樣,問題便成了「在變成後來的蝙蝠俠前他經歷了什麼?而又是什麼讓他是超級英雄而不是超級反派?」
問題在於界線,而在大雨不斷的城市裡,一切界線都模糊的令人迷失,善與惡、好與壞、英雄與狗熊、受害者與加害人、傳奇英雄與扮裝怪咖、家變孤兒與好運少爺……
如果你想看蝙蝠俠如何頻頻吃鱉,不論是解謎還是救人,甚至是滑個翔就被撞到連披風都不見,又或者如何在暴怒時用出缺乏技巧而徒有蠻力的武術,還是好不容易開出帥氣的蝙蝠車卻發動了老半天才啟動,那這版蝙蝠俠會滿足你的願望,因為他還不是蝙蝠俠,至少還不是那個我們印象中成熟幹練的蝙蝠俠,他滿腔的憤怒尚未找到去處,而只能頭痛醫頭的打在滋事份子身上,例如那些小丑崇拜者們,順帶一提,這個世界的小丑似乎早早出道也早早入獄了。
本片在處理打鬥方面會讓人想起經典的電玩蝙蝠俠三部曲,因為總被人包圍的他,拳頭快如閃電,卻又沈重如雷,這版蝙蝠俠總緩慢的從陰影中走出,帶著震動的聲饗,羅伯派汀森從來沒有這麼高大過,無論是他從小混混前升起,還是走進警察局時,觀眾都可以明顯感受到這個人與環境的格格不入不只是因為他穿著奇裝異服而已,他體內總有一股要爆發的力量,他的拳頭打在人身上時,彷彿是打在這座垂死城市的心臟上,意圖使其甦醒。
意圖救回這座他父母二十年前曾想拯救的城市。
麥特李維斯知道關於蝙蝠俠起源的幾件重要事情他不能改變,比如布魯斯父母一定要被殺掉,而布魯斯韋恩一定會成為蝙蝠俠,但有很多沒說死的事情他可以嘗試填補進去,甚至近乎改寫的補齊了布魯斯的血脈資訊,這幾乎像是之前的《小丑》裡對布魯斯血脈的挑釁,瘋狂的小丑能不能有與布魯斯相同的父親?以致於與布魯斯享有兄弟的名分?無論有無借鑑漫畫,在電影上麥特李維斯作了類似的嘗試,蝙蝠俠有些地方很創新,而這種創新來自對復古元素的重新引入,比如讓電影的基調回到早期的蝙蝠俠,也就是DC還是「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而非超級英雄漫畫公司時,在2022年把超級英雄電影拍成偵探電影這件事本身就挺瘋狂的,特別是大眾受惠於漫威還有DC自己,現在對超級英雄電影的設想就是一堆人用超能力或者特殊能力打來打去時。(當然這只是粗淺的印象,事實上超級英雄電影的再類型化與類型混合是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