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傷害不會在孤立的狀態中發生,所以治療也不能在無他人存在下發生。我們的傷害與脆弱需要人際連結的修復,我們無法獨自療癒。 ─ Arielle Schwartz
筆者在《依附關係的樣貌─理解關係創傷的一把鑰匙》,說明依附及不同依附風格,而此篇會更深入去探討不同依附風格的樣貌與自助方法。即使是身為治療師,仍可能會有過去童年遭遇所帶來的限制。在關係裡,筆者為逃避型依附風格,因此在書寫上,針對逃避型會有較多的分享。
依附風格有助於我們解釋,當面對以下情況時的反應:
1. 情感親密
2. 衝突
3. 溝通和理解需求和情緒(自己與對方)
4. 關係中的期待
透過上述狀況,我們可以藉此提問以下問題:
1. 你感覺與他人親近嗎?
2. 當親密或單獨時,你會感到滿意嗎?
3. 當衝突來臨前或當下,您是否能有效地溝通並解決?
4. 你覺得你們的關係穩定嗎?
5. 你信任你的伴侶嗎?
6. 你覺得和你的伴侶在一起時,心裡容易受傷嗎?
上述問題的回答並非簡單的是或否,而是透過這些問題,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你們之間或原生家庭發生了什麼事?而我們要去理解、感受的就是發生的事與彼此的反應。
安全依附
安全依附的基本信念是:我值得被愛並有能力愛人。
在《依附關係的樣貌─理解關係創傷的一把鑰匙》裡提到,安全依附的家庭互動方式,主要是在互動或環境上具有信任感、參與感、穩定性、預測性、回應性及接觸性等。
那我們如何建立以上安全依附的要素?筆者提出 Dan Siegel 的「4S」及 Kent Hoffman 等人提出的「安全圈法則」(Circle of Security),供讀者們參考。
4S:
Dan Siegel 博士曾提出4S概念,來培養孩子的安全依附,當然對於不安全依附的大人們來說,重新體驗或嘗試對孩子們做到這些,也能讓自己慢慢地走向安全依附的路上。
看見(seen) ─ 花時間觀察孩子的行為,不僅僅是用眼睛,還需仔細聆聽,除了能讓孩子感到被理解,我們也能在這放慢的過程中,更加覺察自己的心態與反應。
安全(safe) ─ 建立結構化、可預測的安全環境。建立日常例行活動,讓孩子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減少困惑混亂。
安撫(soothed) ─ 幫助他們處理強烈或困擾的情緒及面臨的情況,使其再次感到平靜。分為相互安撫(inter-smoothing)與內在安撫(inner smoothing)。相互安撫是透過父母與孩子的共同調節、互動,孩子會逐漸發展出自我內在安撫的能力,即大腦皮質層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