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的草根音樂:在披頭四的光環下追夢

2015-03-10 10:56

? 人氣

我,一個單身女子,異鄉人,還未在他鄉生根。在披頭四的家鄉利物浦,像大多數人一樣,充滿希望但也時而焦慮地生活著。在流行音樂研究中心的書堆裡,承諾用數年的時間產出一本關於華語流行音樂、厚厚的、閃閃發亮的論文;期待它將來的命運,不只是被束之高閣塵封於圖書館,不要只有指導教授願意閱讀它。在這悠悠未定的過程中,因為生活、也因為駐足的時間漸漸超過一般「過客」,英國政府開始在乎我的兼職收入是否超過徵稅標準;偶爾,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傳簡訊告訴我健檢資訊關心我的健康、學校要求我通過「無犯罪檢察」(Disclosure and Barring Service),確定我適合從事與未成年人互動的工作:例如教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利物浦最高的建築鳥瞰城市,左為Metropolitan Cathedral,右為Radio City Tower。
從利物浦最高的建築鳥瞰城市,左為Metropolitan Cathedral,右為Radio City Tower。(圖/CL)

冬日的下午四點,天近乎全黑。在格局詭異容易迷路的音樂學院,人們戲稱為「霍格華茲的原型」,在這裡,我一如往常地帶著一堂名為「音樂、文化、身份認同」的討論課。我們斤斤計較著用語,聊着為什麼在針對在地音樂的寫作,「場景」(scene)一詞也許會比「次文化」(subculture)適用;除了非常現實的「詞語用得好作業會比較高分」外,也無比興奮地想要說服他們,找到一個合適的概念來敘述習以為常的場景,便是擴展人類知識的邊境。彷彿期望著才滿二十歲、熱愛音樂的他們,在未來所有發言的場合中,都能精準使用詞語,而藉此,一些人類社會的誤會或吊詭的習題便能迎刃而解……

討論課教室,University of Liverpool
討論課教室,University of Liverpool(圖/CL) 

一位離開教室抽煙,剛剛坐下的女生突然開口說:

「妳知道嗎?利物浦根本就沒有music scene。很多人以為這個城市是創作者的天堂、是Live music的搖籃。但政府搞砸了!因為觀光業的發展,除非我們唱Beatles的歌、打扮得和John Lennon一樣,我們找不到地方表演……這對草根的音樂人、還想要創造一些新的聲音的創作者好不公平!」

觀光客的凝視(The tourist gaze)無所不在地打造着這個城市,而三所大學帶來的學生也影響着消費,一些古老的建築消失了、幾座高級的學生宿舍在興建中。劇場音樂表演區域的停車場消失了、換成嶄新高級的學生公寓。有時候就連外人如我都大嘆可惜,想問這個城市到底想要去哪裡?此刻The Beatles傳奇越是不朽,草根的音樂人越是難以找到表演場地唱自己的歌;越來越多學生湧進這個城市,但他們卻不見得留下來工作、生活、成家。這座古老的城市無力支撐這麼多人的生活和夢想。儘管這座城市有搖滾之都的美名,但除了主題觀光發達,孕育在地音樂的表演場館卻時常面臨房租上漲、被迫轉型連鎖酒吧的威脅。擁有資源的音樂廠牌在倫敦、電台因商業考量不願意播放在地音樂人的作品。披頭四在這座城市的舞台燈光下歷久彌新,但年輕音樂人卻未必找得到舞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