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不蹺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看到題目,肯定有些人要罵:「你竟然教大學生蹺課。」還是請聽我講完吧。我遇到兩個學生,相同科系,同一班,一個學生每節課都上,一個學生每節課都不上,你猜哪個學生被當得多?
你一定猜錯,因為,他們兩個被當的科目一樣多。
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連我在內,所有的人都很奇怪。那個每天都坐在課堂上的、不缺席每一節課的學生,為什麼跟那個天天蹺課的傢伙一樣被當,答案很簡單,因為這兩個學生都不能算是好學生。
我仔細觀察過這位每天都來上課的學生,雖然他每節課都來,但不過是坐在後排打瞌睡,不時拿出手機上網,並沒有真正地做筆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狀態和不在課堂上,又有什麼區別呢。
那麼你一定會反對,覺得這是個案,因為一定有同學每節課都認真的做筆記,他們的學習成績一定就很好。也未必。
畢竟,大學教師水準和教學能力參差不齊,不是每節課都值得上,很多課上了反而浪費時間。我曾經看過一位老師的教學,他講的課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趣的是,他上課時就是在念書,有時還念錯,下面的學生七橫八豎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他只念書不抬頭。
後來我才知道,這位老師需要升等,可惜教學時數不夠,於是用學生湊課,但他並沒有備課,倒楣的恐怕就是這些學生了。與其聽他念書,為何不去買一本《資本論》自己在圖書館讀呢,還能看自己感興趣的章節。
所以,大學的課堂上,最聰明的學生,應該是知道什麼課對自己有用,什麼課對自己沒用,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那些從不蹺課的學生,歸根究柢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最後,看似每節課都上了,卻只是打造出看起來很努力的假象,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甚至控訴著自己怎麼這麼努力,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所以,逃該逃的課,去上需要的課,哪怕這門課不是自己學校開的。
其實清楚知道什麼課該蹺,什麼課不該蹺是一種智慧,因為走進社會之後,選擇一直是每個人的難題。兩個工作都不錯,我應該選擇誰;兩個女孩都很好,我應該選擇誰?可是,大多數人,總是在猶豫徘徊中選錯了,或者明明選對了,卻後悔沒有選擇另一個。世上沒有兩者都兼顧的道理,沒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哲學,選擇了就堅持,放棄了就別後悔。
在課堂上,我無數次告訴學生,大學四年最重要的是學習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你要知道自己缺什麼,要不停地對自己發問,然後朝著目標接近。高中的時候老師帶著你走,而上了大學,老師只不過為你指出一條路,告訴你那邊可以走,甚至老師告訴你的路,走到底不過是一個十字路口,向左向右,還是你自己決定。此時此刻,你是否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