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學歷不重要」是真的嗎?大學講師中肯道出3個「高學歷者」才享有的好處

2018-06-06 15:47

? 人氣

學歷從這個角度來看,是有用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假如你並不喜歡自己的主修,又想成為另一個領域的人才,在你沒有任何社會資源的時候,增加學歷,改變主修,是一件非常聰明的事情。

因為當你考上研究所,或者成功升了大學,不僅是成功跨了界,身邊的朋友圈也將會得到改變,這些朋友在你更換軌跡時,將十分重要。同樣,當你覺得自己的主修還需要深造,比如你學的是學術性非常強的科目,提升學歷的意義也就變得重要了許多。

(圖/取自pakutaso)
(圖/すしぱく@pakutaso)

3. 為拖延找工作而提升學歷是不明智的

許多時候,我們在同一個時間裡,只能全力做好一件事情,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有限,比如你全職考研究所時,就不可能全心投入一份工作。

所以,當你讀研究所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放棄了全職的工作

我的一個朋友決定考研究所,三年後,他重新回到職場,發現招募他進來的主管,正是他的大學同學。所以,在坊間有一句很負能量的話:「研究所不過是比大學生多混了三年而已。」

後來那個朋友和我說:「早知道早晚要找工作,還不如早點找,也就不用在老同學手下幹了。他當年還不如我呢。」

所以,為拖延找工作而提高學歷,是不明智的,因為這些東西,早晚要來,與其晚點來,不如早點面對。

而且,我們都應該明白:工作中的邏輯和學校中的邏輯,完全不同。而兩者學習的方式和途徑,也完全不一樣。所以,你時常會發現在學校的佼佼者,卻在工作中表現得很一般,你也能發現一個工作能力很強的人,原來在學校不過是中等學習成績,因為學校和工作中的兩套邏輯,脫節得很厲害。

在哪都是學習,在哪也都是終身學習。

4. 能力不夠,學歷來補

考研究所和插大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彌補自己的學歷不足之處,比如,當你的研究所考上了北大,別人問你學歷時,你就很容易蓋過自己的第一學歷了。另外,學歷也是和能力互補的一種重要方式,無法評估能力,或者自己能力實在不強的時候,好的學歷無疑能達到補強。

教育制度的確存在問題,但有一條是十分公平的,就是任何人都在九年義務教育後可以考高中,大學畢業後可以參加研究所考試,這條路是一個階層變更的通道,而且,這條路每年都有機會參考,每年都有機會,也就意味著,每一年都有無限的可能改變生活。

正是這樣一條路,給了無數一無所有的學子一些希望,但同時,我也想告訴各位:正視考試,正視我們的學歷,別認為這就是生命的全部

作者介紹│  李尚龍

2008年以優異成績考上重點軍校。
2011年,他毅然退學,加入北京新東方英語學校,成為最年輕也最受歡迎講師。
2013年,導演青春題材電影《在路上》,3天訪問量破16萬,隨後拍攝電影《變質的選擇》,以及爆笑短劇《崩潰青春》。
2014年,拍攝網劇《斷夢人》,成為深受好評和關注的新銳導演。
2015年,他寫的文章〈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以為你在合群,你在浪費青春)被《人民日報》刊登,網路轉載千萬次。同年,越來越多的文章在微信、微博等平台被熱傳,吸引了上百家出版方向其伸出橄欖枝。
2016年《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繁體中文版於台灣甫上市銷售即破萬,其文字影響著無數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他,就是李尚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大學不迷茫》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