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鐘旭拼命往外跑想早點經濟獨立時,與他同樣年僅16的好友卻告訴他,自己懷孕了。鐘旭一心想陪著好友將孩子生下來,但想不到好友竟決定在生產之後賣掉孩子,兩人為此起了激烈衝突,少女哭著對他說:
「不然你要我怎麼辦?這是我的小孩、我的人生,你又不會為我的人生負責!」
「你把我當壞人嗎?我真的很過分嗎?」
鐘旭看著因為還沒準備好就被迫成為媽媽的好友,心裡感慨萬千,但看著好友隆起的肚子,捨不得孩子被賣的他決定跟好友一起面對眼前的困難,甚至有了「代替這孩子的生父,成為他父親」的覺悟。這個困境,讓他突然對孝真的處境多了些感同身受,也讓他開始深思與孝真的關係與感激孝真的付出…
第四種母親-拋棄幼子、追尋自我到深山隱居的女子
看到鐘旭瞞著自己千里跋涉去找「親生媽媽」,孝真決定幫忙打聽,在查到鐘旭念念不忘的母親下落時,孝真開著車、帶著鐘旭到深山裡找尋他的生母。當孝真走進山中小屋、見到鐘旭母親的時候,鐘旭的身世之謎也隨之解開。後來孝真讓鐘旭與這個為了追尋自我,拋下年幼的他的女子獨處,兩人相擁而泣,傾訴著多年來的思念與煎熬。在見過「親生媽媽」後,鐘旭與孝真終於在這個晚上第一次說出內心真正的感受,兩人都對他們之間全新的「母子關係」有了不同的體悟。
怎樣的母親才是一個好母親?《成為母親之後》將這個問題赤裸裸搬上大螢幕,衝擊每一個觀眾的心靈。片中每一個母親都在「要不要當母親」、「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母親」中掙扎、摸索,最後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近年來,社會上關於「母親」的討論已經逐步多元化,除了傳統上任勞任怨,為在外打拼的父親料理家務的「賢內助」型「典型母親」之外,各種「非典型母親」如新住民媽媽、離婚婦女,甚至紀錄片《日常對話》中的同志母親,都已經能夠被大眾意識到、甚至廣泛討論。但在我們需日日面對的日常生活中,從學校到電視廣告,依然鋪天蓋地地歌頌「完美母親」的美好形象,不但讓「非典型母親」容易遭受眾人非難的眼光,各種「不夠完美」的母親也備感壓力,如孩子成績不夠好就嚴加怒罵、毆打的母親,其實也承受著社會目光看待一個女性是不是「成功母親」的龐大壓力。
《成為母親之後》呈現了各種不同樣貌的母親模樣,讓我們看見在東亞社會中經常備受譴責的青少女媽媽、拋家棄子的媽媽、埋怨女兒的媽媽,她們個個承受著不為人知的辛酸、也用生命呼應著孝真所言「做了一個選擇,就得放棄其他的」的無奈。看完這些「非典型母親」的心路歷程後,我們都不禁要問自己:我們真的知道,或有資格判斷,誰能算是一個「好母親」嗎?
責任編輯/潘渝霈
電影《成為母親之後》於5月4號上映